重庆奉节龙桥土家族乡“五大蝶变”打造脱贫攻坚示范
近年来,重庆市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差则思勤、穷则思变、攻坚克难精神,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扎实转作风、强建设、推产业、抓治理、育思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以诚意和实绩换来群众认同,从全县综合考核倒数第一逆袭成顺数第一,其中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奉节县综合考核一等奖,2017年荣获全国年度十佳“魅力新农村”奖,2018年被奉节县确定为“脱贫攻坚模范乡”。
一、转作风,融出好干群。干部作风关乎国计民生,直接影响精准扶贫兴衰成败。一是抓实四级联动。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每月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指导工作。2个帮扶单位发挥部门帮扶优势,积极规划指导。6个驻村工作队长期坚守扶贫一线,规划发展产业,对症下药做好扶贫工作。165名帮扶责任人走村入户,切实帮助贫困户做好事、做实事。二是推行四访四议。全覆盖实施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和村支两委会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四议”,将3760户农户按照分布情况划分为95个网格,全覆盖走访;分类统计学生在校分布情况,安排教师家访,建立信息台账;乡卫生院牵头巡访“四类户”,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病情库;农技人员组织开展农技课堂,建立农技示范户带动机制。三是全面公示公开。推进“六个一”公开方式,通过一封公开信、一个公开栏、一份便民服务手册、一张监督举报卡、一套自办广播和一个微信群,全面公开基层事务、惠民政策等,拉近干群距离。四是严格纪律督查。出台《冲刺决战70天干部纪律十条》,严格请销假制度,成立督查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乡党政办及纪委委员、乡专职监督员为成员,定期开展工作推进情况及作风督查,严格追责到人。
二、强建设,造出好家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关键环节,打通基础设施“脉络”,让硬件更硬,做活乡村产业、乡村经济。一是规划先行。立足高山乡镇、土家乡镇优势,打好“宁静宜居、土家精典、健康长寿、乘龙腾飞”四张名片,围绕“水、电、路、通讯、文化广场、农田整治”做文章,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打造脱贫攻坚示范和最具幸福感民族特色乡。二是交通铺路。抓住“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契机,加快补齐农村断头路联接、农网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短板,全力建好45公里“8字”型闭合圈,新修泥结石路32公里,整修村道23.3公里,硬化泥结石路19.2公里,新修人行便道80公里。三是水房优先。充分发扬“小雨不停工、大雨搭雨棚、晚上打电筒、昼夜不停工”精神,新修集中式供水工程14处、分散式供水977户、整修山坪塘3口,实施C级危房改造386户、D级危房改造255户。四是配套完善。改造蜀鄂、九通村便民服务中心,新建龙桥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各村(社区)功能室建设,配套文化广场、村卫生室、村史馆等,有效改善群众办事环境。同时,新增变压器4台,解决270户群众用电难题。
三、推产业,走出好道路。贫困群众脱贫短期靠政策,长远靠产业。一是搭建产业体系。依托高山产业优势,围绕“蔬菜、烟叶、药材、养殖”四个主要产业,“劳务经济、乡村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建立“4+2”生态产业体系,重科技、抓引导、强培训,努力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乡发展蔬菜13500亩、烟叶5000亩、药材8000亩、红豆杉10000亩、油竹笋10000亩,全乡经济生产总值近1.6亿元。二是发挥“帮带”作用。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带头成立企业23家、专业合作社31家,建立家庭农场10个,培育种养大户68户。发挥龙头企业带领作用,建立“三帮三带”帮扶联系机制,即帮贫困户、帮空巢老人、帮残疾人三类家庭,带资金到农户、带技术到田间、带收购商进家门。当地“龙头”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型发展蔬菜7000亩,产值3000万,帮扶贫困户50户,户均增收12000元。三是注重网络经营。建立“互联网+”模式,引进“网上村庄”“青蛙网”等网络平台,全方位推介特色产品、旅游住宿等,43家企业和80家农家乐上线运营。选取农村电商合伙人,合理规划布局6个电商站点,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平均每个站点每月代买代销金额达6.1万元。四是打造特色品牌。探索“演艺+文化+旅游”模式,打造一桌土家菜、一台土家节目,搭建土家印象商品体系,发展“龙桥人家·三峡原乡”品牌农家乐87家,实现旅游经营收入400万元。打造十里药园、百亩精品烟叶园、千亩红豆杉康养园、万亩笋园、鑫桥市民农庄等精品园区,唱响生态发展之歌。
四、抓治理,改出好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改善人居环境是关键。一是建立制度。出台整治“无事酒”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巡查;建立红白理事会共同监管机制,实行报告、登记、跟踪同时,杜绝新增“豪华墓”;用好“拆、整、建、改、治”五字诀,推行村民户门前“三包三化”责任制,积极推进“垃圾兑现银行”,引导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开展活动。广泛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我的庭院我打扫”等活动,将每周星期五设定为全乡“清洁日”,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学校师生、志愿者等开展各类清洁家园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清洁家园、和谐院坝、最美阳台等先进典型评比,每年组织一场群众宴,增强村民凝聚力。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户集村收乡运”垃圾清运体系,6个村(社区)全覆盖实施,新修垃圾池16处,添置公共场合垃圾吊
背箱33个、十字路口中型垃圾箱500余个、入户小垃圾桶2600个;依托公益性岗位建立一支保洁队伍,做到保洁全覆盖。
五、育思想,引出好氛围。扶贫先扶志,只有扭转群众观念,形成公序良俗,才能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提升群众
满意度。一是创新治理体系。创新实践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基础,德治为保障,村民自治为根本“三治融合”基层
治理路子,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成立青年讲习所,开设村民道德讲堂,建立管水养路协会、敬老孝亲协会等自治组织,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是强化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回乡、回访,讲政策、讲变化,解民怨、解难题“两回两讲两解”活动,召开群众会78次,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问题167个,化民怨解急难;202名在家党员主动认领公路排查、水池管护、矛盾疏导等具体岗位,带头参加村级管理,带动村民致富。三是选树模范典型。评选“身边好人”“孝心儿媳”“诚信家庭”“道德模范”“清洁家园”“脱贫示范户”六类先进个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村民破陋习、讲文明、树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