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12.04.2017  11:11

  城口县坚持把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片、示范村、示范户,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培训,推进乡村旅游与电商扶贫结合,增强乡村旅游对贫困农户的带动性,积极争取资金,狠抓工作落实,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顺利推进。2016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人数预计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收入达1.5亿元。

  一、创新发展方式,贫困对象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主体

  在认真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充分学习国际国内实践经验、扎实开展农业旅游调研的基础上,我县提出了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的发展理念,将贫困户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全域开发乡村旅游。立足我县贫困现状、贫困村分布、旅游资源布局,坚持“适度规模、连片发展、抱团经营”的建设方式,集中打造“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区”,避免同质化发展,实现了发展户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开拓、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二、创新扶持政策,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支柱产业

  制定出台了全县“1+15+7”、“6+2”等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1+3”乡村旅游扶贫政策体系,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坚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整合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集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把乡村旅游扶贫资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互助资金、特色效益资金等打捆使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切实把7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积极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内容。充分挖掘生态优势,依托城口原生态、大森林、乡土美食、乡土文化,充分发动全县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大力发展以户为单位具有城口农家特色的“大巴山森林人家”,积极培育大巴山原生态美食体系。充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围绕乡村建筑、乡村田园风光、乡村手工艺品,实践体现田园风光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品牌,培育了生漆、核桃、茶叶、中药材等一批农林特色特产品,打造了城口山神漆器、城口老腊肉、鸡鸣茶叶、海宝玉等致命旅游商品。

  三、创新带动模式,深化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

  绝大多数贫困户经济基础、发展能力较弱,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同时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贫困户大多和这项扶贫政策“沾不上边”,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一直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县在多年山区扶贫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大带动”模式,破解了“扶优不扶弱”的难题,让贫困农户在乡村旅游产业中尝到了“甜头”。 一是直接带动。 针对贫困户家里懂得经营的明白人的,通过扶贫政策直接扶持的模式上贫困户直接参与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对贫困户进行创业培训、政策支持、帮扶措施,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提升技能,解决“如何干”、“能够干”、“干得好”的问题。 二是间接带动。 紧紧抓住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务工和销售贫困户的农副产品两大关键因素。通过政策补贴、贷款贴息、产品营销等方面,调动农业企业或大户带动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制、合同制、股份制、资产收益等模式,建立并完善乡村旅游与贫困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贫困户家庭构成、致贫原因、人员要素、文化程度,对贫困户家里有劳动力的,采取政策引导,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服务,挣取工资,取得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劳务收入;对贫困户家里发展有产业的,采取产业补助政策支持,发展乡村旅游销售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实现增收; 三是创新带动。 在深入调研贫困户现状的基础上,掌握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资源情况;对贫困户家里有土地、林地、房屋等资产的,通过资产入股到发展乡村旅游的经营户中,参与分红实现增收;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投入到经营项目,形成的资产性效益,让贫困户获得收益。

  四、创新融合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大格局

  在深入研究各方面政策的基础上,实践走乡村旅游、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特色效益农业、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的生态扶贫之路。 一是坚持乡村旅游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相融合。 以90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对实施旅游扶贫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打造,极大改善景区及周边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持续完善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积极引导支持旅游扶贫示范户实施通水、通电话、通宽带和改卫生间、改床位、改厨房、改娱乐设施、改畜圈的“三通五改”,有效改善了旅游接待条件。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办法,开展旅游扶贫培训,增强了旅游扶贫示范区及周边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一迁活全局”的效果。 二是坚持乡村旅游与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相融合。 充分利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腾退的土地和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大力推广“林上挂果、林地种药、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等具有观赏性的生态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以畜牧、干果、中药材为主的“3+X”扶贫骨干产业,开拓旅游扶贫观光采摘、农耕体验、商务活动等不同层次功能需求,做精山神漆器、城口老腊肉、山核桃系列产品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商品,城口老腊肉、城口山地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实现特色效益农业与旅游扶贫开发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坚持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 。集中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成一批生态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村落。充分利用村容户貌整治,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示范户“六改三建一美化”,积极改善旅游扶贫示范村生产生活环境,让游客舒服、舒心。广泛开展“摒弃等靠要懒、摆脱精神贫困”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整治,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产业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