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城市景观微改造 生活环境大变样

31.01.2019  09:43

  1月18日,我市首批边角地修建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市民在位于李家坪立交旁的大水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休闲玩耍。(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罗斌 摄  

  渝中区中山四路配电箱上的旅游宣传画。记者 陈国栋 摄

  ●去年以来,我市下大力气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城市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在这过程中,有关区县和部门,因地制宜,小投入进行城市景观微改造,带来环境大改观,受到市民称赞。

  在今年的全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也就城市景观微改造提出意见建议。

   街头即景 用“”办法 美大环境

  1月30日上午,天空细雨蒙蒙。江北区五简路,重庆咨询大厦旁的一个小公园内,几位市民带着小孩冒雨游玩。

  “以前这里是个边角地,现在变成了公园,让大家多了一个玩耍的地方,太好了!”家住附近五江花园小区的王女士说。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公园内种有槐树、广玉兰、桂花、樱花、红梅等20多种花木。园内的健身器材,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锻炼。特别是一个刚学走路的幼童,望着脚下彩色的路面,“咿呀”叫个不停,露出兴奋的表情。

  江北区园林绿化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地大约有4000平方米。以前是个边角地,一些不文明的市民不时往这里扔垃圾,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垃圾堆。后来,江北区将此地块进行平整,使之成为临时苗圃,并加上了围墙,但没有景观效果,仅作功能性使用。去年10月,江北区在推进大城细管过程中,为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解决周围小区居民没有公园的问题,在此启动了公园建设,并于今年元旦正式开园。

  该公园竣工后,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每逢晴天,公园便成为周边珠江太阳城、馨悦苑、金桥北岸等小区居民的“打卡”点。

  在渝中区上清寺中山四路,又是另外一种景象。1月30日下午,记者在这条长约千米的人行道上看到,电线箱侧面均用彩绘绘上了尊老爱幼等不同主题的图画,以及洪崖洞、解放碑等城市地标,让这条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老街,散发出清新的文艺气息。

  上清寺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城市管理中,他们发现这条街的墙面耐看度不够,各类市政设施生、冷、硬,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在临街墙面栽种当季鲜花“增花添香”,利用市政设施进行文艺创作“增文添雅”等,对城市面貌提升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受到广大市民热捧。

  人文情怀 以人为本 为人服务

  “立体是重庆的城市特色,景观打造大有文章可做。”市人大代表、重庆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杨斌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两江四岸”示范段建设,这对重庆打造立体城市特色景观是个很好的探索。

  杨斌表示,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建设推进迅猛,城市的外观变得漂亮大气,但人的居住体验还不够好,人文情怀还有待提升,此时,就迫切需要开展修补、修复工作。

  “不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建设,都需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在杨斌看来,城市景观建设不一定就意味着高投入,“花钱不多,成效不小的小尺度打造,能够让人在城市的体验感受更佳,让城市人文情怀充分展现,让城市品质稳步提升。

  城市景观打造中的人文情怀如何体现?杨斌表示,把城市像家一样打造,提升城市舒适度,是一个探索方向。“我们每个人都尽力把自己的家营造得温馨舒适,城市建设也应该一样,政府在提升城市品质过程中,首要的是确保安全干净,其次是打造便利的设施。

  “城市景观微改造理念也应如此。”杨斌说,好的城市景观不一定意味着高投入,而是真正被人所需,为人服务的东西。

  山城特色 加新元素 添新魅力

  洪崖洞因其吊脚楼造型,成为重庆主城区的一个显著地标,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洪崖洞还可以增加一些吊脚楼造型。”在今年的全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市侨联副主席邓明鉴提交了《关于在洪崖洞在建人行步道山崖空置处增设吊脚楼建筑造型》的建议。

  邓明鉴说,吊脚楼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可谓巴渝文化的活化石。其在洪崖洞景区调研时了解到,洪崖洞景区嘉滨路入口至嘉华大厦之间,临江面有一块大面积裸露山崖,高约70米,长约220米,立体看面约1.5万平方米。目前,渝中区正在裸露的山崖上,新建一条从嘉滨路通往重医附二院的人行步道。

  邓明鉴建议,应利用好步道旁的山崖立面空间,建一些与洪崖洞景区建筑风格相呼应的吊脚楼造型,点缀和美化裸露山崖。可对洪崖洞在建山体人行步道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科学和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依托正在修建的人行步道旁山崖空置处,建设吊脚楼建筑造型,与洪崖洞吊脚楼建筑风格有机融为一体。同时,在建筑造型上配置与洪崖洞色调一致的景观灯饰。

  “有了这个小小的改变,效果将大大不同。”邓明鉴说,增加新元素后,洪崖洞景区将进一步展现山城特色,增添魅力。

   把“”留住 延续历史 保护文化

  “相对于投资大、耗时长的城市全面改造,微改造是城市‘抗衰老、增颜值’的一种良性更新模式。”重庆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城市提升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劲松研究员说。

  彭劲松表示,城市更新主要包括全面改造和微改造两种方式。微改造通过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环境活化靓化等方式来达到更新的目的,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包容性强等特点。重庆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更新量多面广,改造任务重、改造难度大、改造要求高。需要结合正在实施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推进城市微改造。

  近日,我市用城市“边角地块”打造的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在杨斌和彭劲松看来,这就是我市在城市微改造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

  彭劲松建议,在推进城市微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城市文化保护与活化,延续巴渝历史文脉,将城市的“”留住。要树立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理念,构建、改造、提升城市生活—生产循环系统,提升城市的承载力、抗压力。要及时对城市重点区域、门户地区、窗口部位等实施针对性、高水平的城市微改造,做靓城市的“”和“”。要建立城市微改造的长效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杨斌表示,城市品质提升考验着政府、设计、市民、工匠等多个方面,需要大家不急不躁、平心静气,一步一个脚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共同把城市打造好。

编辑: 李海岚
一号提案:强化城市生态修复 提升重庆城市品质
    新华网重庆1月28日电(李海岚)1月28日,新华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