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设计师玩出墓碑新花样 生前是教授碑形像大树
▲墓地里不少知名人士的墓碑都是魏兴霞设计的
无论是寿终正寝,还是英年早逝,如何将逝者的一生浓缩在一块小小的墓碑之上?这是魏兴霞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南山一家陵园单位从事墓碑设计师的她,10年来设计了上千块个性墓碑。在她看来,这些用心设计的墓碑,都是为提炼逝者的人生精华,用以抚慰生者。
一块墓碑诠释一生
200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魏兴霞,起初在市内一家广告公司担任设计师,有一次客户找她帮忙做一个墓碑设计。“当时原本只是帮客户一个忙,没想到对方很满意,还推荐我去陵园试试,后来转行一干就是10年。”
“和你们采访一样,墓碑设计相当于一个采访过程。”昨天上午,在魏兴霞办公室里,一头短发的她显得非常干练。
作为一位墓碑设计师,要在一块不大的石头上浓缩逝者一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兴霞说,每一次设计墓碑,她都要和逝者家属充分沟通。沟通过程短则一周,长则一年。“写人物传记,要想越写越多容易,但墓碑不是这样,需要高度浓缩。要了解逝者生前从事的职业、喜好、后人评价等,还要从与亲属的不断交流中,渐渐形成对逝者的感知,并按照家属的要求,设计出最适合逝者气质的墓碑。”魏兴霞举例说,一位曾经担任体育裁判的逝者,她在他的墓碑旁设计了一个口哨。如果逝者生前是一位作家,那么其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也会在墓碑上体现出来。还有一位高校教授的墓地,墓碑碑形设计成相互依偎的拱形像一棵大树,意味着桃李天下。“即便不熟悉逝者的名字,经过这里的人大致也能猜到逝者的生平。”
冰冷墓碑也有暖意
虽然从事墓碑设计10年,但魏兴霞也比较害怕去一些比较传统的墓区,“那一块块冰冷的墓碑让人觉得有些阴森。”
“这些年来,我就试着去改变这种现象,让一块块冰冷的墓碑变得有一丝暖意。”魏兴霞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想为逝者选择更有个性的墓碑,这也让她感到了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成就感。“有时候走在墓区,看到自己设计的墓碑,那其实更像是一幅作品,一部我所熟悉的人生。即便他们(逝者)不认识我,但我很熟悉他们,他们就像一位熟知的老友或前辈。同时,通过墓碑设计,能帮逝者家属寄托哀思,我也感到很欣慰。”
不过,魏兴霞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工作。“很多人虽然嘴上不说,但还是能看出来比较忌讳我干的这一行。”魏兴霞说,去年一位朋友生病了,她和老公拎着水果去看望,从朋友的言谈举止中能感受到一丝丝的不欢迎。
设计墓碑懂了珍惜
魏兴霞说,读懂墓碑,也就读懂了人生。当墓碑设计师这么多年来,自己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了珍惜。
“前不久,这里下葬了一位80多岁的艺术家,他的弟子中有的红遍了大江南北。不过,他走的时候却很冷清,他的妻子看上去50来岁,来办手续时,我们需要逝者的照片,他妻子竟然让我直接在网上搜。其实我知道他是名人,但网上图片的像素肯定不够。”魏兴霞说,老人走后,老伴连一张像样的照片也懒得提供,想一想也觉得有些凄凉。
还有一个父母双人墓,碑文下方原本应该是“子:某某,女:某某”,可子女却故意忽略母亲,只写“父亲:某某,子:某某,女:某某”。“一看就是重组家庭,估计母亲是后妈,也不知道子女对此有多大的恨。看来父母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生前有体现,最后到了墓碑上,也有体现。”魏兴霞说,看了这些算是“奇葩”的墓碑,也让自己学会了珍惜当下。
墓碑设计师月薪上万难觅
近年来,部分公墓向园林化、艺术化方向发展,那种千篇一律的墓碑已不能满足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墓碑设计师应运而生。
重庆晚报记者昨日从主城各大陵园了解到,多数陵园虽出现个性化墓碑,但并没有专门的设计师及雕刻团队,更多的是把设计和雕刻外包到上海等地,或邀请川美教授做兼职设计。
“专业的墓碑设计师太缺了。”渝北区一家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墓碑雕刻和设计很简单,普通工人都能完成。个性化墓碑从设计到雕刻都需要美术功底,一般的工匠很难完成设计和雕刻。
市内某陵园负责人称,墓碑设计师和雕刻师薪资待遇不低,有的月薪过万,不过很难招到合适的人。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周小平 冉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