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拆除56公里围墙 增绿37万平方米
九月七日,两江新区金州大道旁的立体景观墙。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秋天到了,两江新区陡溪立交加油站门前群芳争艳,加油站员工梁露午餐后喜欢在这里散步。这是她近来养成的新习惯。
今年7月,陡溪立交加油站周围存在了近10年的围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地,绿地上种满了翠芦莉、鼠尾草、金边菖蒲,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草灌木,让过去“蓬头垢面”的加油站周边一片生机盎然。现在每天午饭后,梁露和同事都爱去加油站周边走一走。
不仅仅是梁露,新区的许多市民都发现,近段时间,身边各种各样的围墙不见了——
火车北站北广场附近围墙拆除后,原本被围住的缓坡上栽种了草木,砌筑花池;在金通大道立交预留地附近,原有的施工围挡已被拆除,红叶石楠、三角梅等植物在缓坡上形成绿篱,代替了围挡……
今年7月以来,两江新区在“推墙见绿”工程中,拆除的围墙总长度超过5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7万平方米。到今年底,两江新区将完全消除临时性的或具有安全隐患的围墙。
两江新区“推墙见绿”工程,释放出“三大效应”。
第一大效应:
今年7月初,园博园附近一段长20米的老旧围墙在大雨中突然倒塌,暴露出墙后的乱石杂草。垮下的砖块压弯了墙边的行道树,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两江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经过调查,新区存在不少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的围墙,给城市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各种临时围墙、施工围墙一旦老化,就会产生安全隐患,除了倒塌直接砸到路人,还有砖块散落在盲道上,导致盲人被绊跌倒;围合出的封闭空间中,人们遭遇的各种危险难以被及时发现;使用围墙“遮丑”的荒地,往往污水横流、杂草遍布,孳生细菌、蚊虫,还有消防隐患。
“这些隐患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安全和城市品质的提升,与两江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目标相悖,拆除围墙势在必行。”这位负责人说,在“推墙见绿”工程中,两江新区把消除安全隐患作为首要目标。
例如,在金山大道园博园西侧,1.5公里长的老旧围墙离盲道不到半米,影响盲道使用。盲道是城市细节,可体现一座城市环境是否友好。两江新区在拆除影响盲道的围墙后,又特别安排新区市政园林水利管护中心(下称“管护中心”)对围墙周边的沉降路面进行平整、重新硬化,彻底消除了盲道使用的安全隐患。
在金山大道变电站附近的一处20多米高的陡坡下,原有的老旧防护墙被拆除后,管护中心对陡坡进行了卸载、放坡等技术处理,转移大量土石方,降低了滑坡风险,还在坡下打造出绿化隔离带,防止行人进入危险区域。
在礼嘉儿童医院旁边的禾晨公园,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横在医院和公园之间的围墙此前已变得弯弯曲曲,最长的裂缝接近半米,附近来往的行人不少都是老人和小孩。“现在围墙拆了,路面也平整了,我可以放心让孩子出来玩了。”
第二大效应:
“推墙”建绿,城市绿地增加了
围墙要拆,并不意味着一拆了之。墙如何拆,拆除后的美化绿化如何做,围墙的功能如何替代,这些问题让“推墙见绿”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段灿东介绍,两江新区涉及围墙拆除的区域地形条件不一,建筑和地块使用情况多样,“推墙见绿”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例如,金山大道变电站周边,围墙后为无遮挡的闲置荒地,围墙拆除后需保留围合功能。管护中心拆除围墙后,新铺设10米宽的草坪,通过银杏、紫薇的组团栽种点缀了天际线,并利用密集的红叶石楠承担围合功能。
又如金州大道的轨道15号线施工现场,围墙后没有可退让的绿化空间,且因紧邻光环购物公园,需要兼顾景观和围合功能。拆除围墙后,管护中心在原址建起由毛叶丁香柱和石笼交替组成的绿篱景墙。
“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漂亮的墙。”当地居民李子乔说,她曾一度担心原有围墙拆除后露出凌乱的工地,但这排新建的绿篱景墙不但没有让工地外露,反而与光环购物公园内的立体绿植景观相得益彰,提升了这一区域的整体形象。
据介绍,在“推墙见绿”工程中,两江新区新增的城市绿地面积达37万平方米。一些地方拆除围墙新增绿植后,此前周边区域被围墙隔开的绿地得以连通,形成浑然一体的大面积绿化群。
记者走访看到,礼嘉儿童医院周边的老旧围墙拆除后,通过破除不规范的硬化地,简单铺设草坪,将道路、儿童医院和一旁的禾晨公园三块绿化区域自然连接,草坪、灌木、蒲苇、银杏、桂花等植物自然形成错落有致的大面积绿地景观群。家长带孩子走出儿童医院,可在1分钟内进入禾晨公园,在树林迷宫、昆虫草坪、花瓣秋千等充满童趣的场景中享受亲子时光。
第三大效应
推倒心理围墙,倒逼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推墙见绿”不仅仅推掉了安全生产的潜在隐患,还改善了市民观感,同时将城市“死角”、城市“顽疾”暴露出来,倒逼城市管理者提升水平,积极作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一堵堵围墙被推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墙遮百丑”“眼不见为净”等心态无法立足了,带来的是各街道和社区、土地业主和使用方、新区居民和广大市民共同行动参与整治。
例如金山大道变电站周边围墙拆除后,一排违章搭建的棚房在边坡顶上显得格外扎眼。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黎介绍,接到群众投诉后,两江新区组织拆除了棚房,对地面进行平整,根据该处地形狭窄、零碎、高差大的特点打造出精致的坡坎崖景观。
“最近两个月,‘百姓城管’公众号收到的市民报事和建议达169条,数量明显增加。”张黎说,“推墙见绿”激发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为了实现“大城众管”目标,两江新区要求对群众在“百姓城管”平台上的诉求件件有回音、有着落。
例如针对不少群众反映的立交桥下空间闲置、桥身缺乏装饰问题,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研究了国际上探索城市“灰空间”治理难题的典型案例,目前正按照“功能+景观”理念,利用桥下空间设计停车场、运动场等,并通过涂装、挂花箱等办法美化桥身。
在古木峰立交,桥下灰暗的水泥柱、墙和长势欠佳的植物正被改造成以川剧变脸元素为题材、艺术感十足的生态“盆景式”空间。川剧变脸的图案还将应用于桥柱彩绘、照明灯箱、地面涂装等区域,更好地引导车流视线,同时丰富夜间景观效果。
“因地制宜实施‘推墙见绿’,不仅是城市品质提升工程,还是拉近群众和城市管理者心理距离的民心工程。推墙的成效提高了群众积极参与‘众管’的积极性,倒逼管理者将城市品质提升落细落实。这是两江新区‘推墙见绿’探索出的重要经验。”张黎说。
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王天翊
原标题:两江新区实施“推墙见绿”工程 城市微改造释放出“三大效应” 拆除56公里围墙,增绿37万平方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