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措并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
自2011年以来,重庆在全市18个扶贫重点区县200余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亿元,发展了近10000户农户开展乡村旅游接待。到2014年接待游客680余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农村优势资源的开发、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
一、制度引领,稳步实施
一是编制规划有序推进。 围绕全市旅游发展总体目标,编制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规划(2013-2020年)》。将乡村旅游确定为推进贫困村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产业,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或者集镇为平台,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切入点,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片区综合开发。将武隆、酉阳、石柱、奉节、巫溪、城口等国家重点贫困县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县。按照一个区县一个片区的模式,规划了仙女山、大黄水、红池坝、摩围山、三角坝等市级示范片和若干个县级示范片,制定了“两带三山五十五片区”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布局。 二是完善政策规范发展。 在先行试点小步启动取得较好扶贫效果后,调动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创业发展积极性。为更好地规范发展,2012年市扶贫办着手制定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意见(试行)》,规定了项目实施主体范围、申报程序、实施方式、资金补助标准等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为了规范农户开办农家乐,还制定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标准》,从硬件环境条件、软件服务质量、安全措施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室内“七有六通五洁静”,室外“四化三所一分离”,服务“两好”的基本标准。 三是示范引路逐步推开。 2010年,在酉阳后溪镇长谭村,围绕水库建设移民后农户的生存发展问题,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当年全村10余户村民利用空置房屋开办农家乐,年均收入3万余元。乡村旅游还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扶贫效果立竿见影。2011年,开始在全市18个重点贫困区县77个资源条件特别好的贫困村小步启动,建立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典型示范,达到全面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目的。从2012年起,我们在全市200余个村全面启动,配套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了片区集中、相互关联、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体系。 四是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的自然资源特色,建立了多种乡村旅游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模式: 避暑纳凉型 。主要为市民提供夏季休闲纳凉的乡村旅游平台,主要接待城市市民7~9月上山短时期居住,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景区依托型。 依托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配套服务而发展起来的纯消费型乡村旅游接待平台。 产业支撑型。 以具有休闲观光效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平台。 体验观光型。 借助农业会节、田园景观、特色民居建筑、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旅游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平台。
二、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全市21个乡村旅游扶贫片区开发,在短短4年时间内,打造出了如万州凤凰村片区、城口兴田村片区、武隆仙女山片、石柱大黄水片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避暑休闲目的地,主要得益于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推进。 一是在扶贫系统内整合扶贫资源。 从2012年起,我们将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与整村脱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雨露计划培训等项目有机整合起来,集中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开展项目工作,解决“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问题。整合整村脱贫资源,着力解决贫困村内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整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源,着力改善贫困农户的接待设施、游乐设施;整合特色效益农业资源,完善体验休闲设施,提供乡村旅游配套服务;整合培训资源,着力在贫困农户改变观念、提升素质、提高服务技能上下功夫,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二是在行业扶贫上整合帮扶资金。 利用重庆18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的政策优势和山东省对口帮扶的东西协作扶贫机制,争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着力改变贫困区县乡村旅游片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发展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项目规划、工程建设、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等多方面的活动,打造良好的乡村旅游软硬环境。 三是在社会扶贫上加强招商引资。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起到了较好的龙头示范作用。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50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用于乡村旅游扶贫并实施产业开发。一些城市资金下乡开发乡村旅游、现代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直接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吸引了大量的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带头开办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带动了当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三、围绕扶贫,精确瞄准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紧紧围绕扶贫带动机制做文章,实现精确瞄准。 一是以贫困村为核心 持续扶持。 2011年至今,市扶贫办持续不断地投入,平均每年安排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2014年重庆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中,每年安排1亿资金实施乡村旅游,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让村民广泛受益,确保乡村旅游扶贫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 二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股份合作 。石柱、忠县等县,将贫困户的土地、山林作价入股分红,将财政资金量化为具体股份,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 三是以贫困户为对象大户带动 。奉节、彭水等县由扶贫系统组织专业大户与贫困户签订帮带协议,帮助贫困户搞配套产业,优先收购农副产品;大户雇用员工,优先雇用有工作能力的贫困户劳动力;帮助指导有基础的贫困户,改善接待条件,参与旅游接待。 四是以项目为纽带进行差异化扶持 。项目资金向贫困户倾斜,对有能力开办农家乐的贫困户,由扶贫部门帮助进行规划,协调办理相关手续,资金支持不超过3万元。对无能力开办农家乐的农户,指导他们搞小型的种植项目、养殖项目和简单的加工项目,为旅游提供配套产品服务,获得生产收入。村内需公共服务人员,必须优选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获得服务工资收入。
四、多样带动,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乡村旅游扶贫电商平台开展网上交易。 从2012年开始启动电商扶贫探索,立足于扶贫的特点,创新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于2014年与村游网开展战略合作,组建重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扶贫服务平台—重庆村游网( http://www.cywcq.cn ),并于去年9月上线营运。目前,3000多家乡村旅游扶贫接待户组织上网,交易量达到2000多万元。今年1月份平台交易量同期增长100%,2月份增长115%,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初步得到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基层干部和电商企业的认可。今后两年,重庆村游网将在贫困地区建成100个电商扶贫村,组织1000个大户和10000个贫困村农户上线。 二是持续开展宣传活动推广乡村旅游 。从2012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闲开村仪式,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组织一次记者团新闻采写活动。每年安排专门经费,组织区县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扶贫节会活动。 三是运用多种手段推荐乡村旅游 。组织摄影爱好者和旅游、文艺爱好者收集文字图片资料和文章,编辑出版了《重庆山村旅游指南》、《重庆乡村旅游》和《重庆乡村旅游扶贫成果汇编》等书籍;今年又开始组织编撰《重庆乡村旅游丛书》,目前已有3个县分别完成了《酉阳分册》、《石柱分册》和《丰都分册》的编撰工作。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书籍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重庆已形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响亮品牌,有效推动了重庆乡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扶贫专报 第十九期 2015年6月5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