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城”奉节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开启全域旅游新篇章

26.03.2021  18:30

▲从白帝城远眺三峡夔门

眺望雄壮夔门,远观巍巍白帝城。3月25日,“行走中国·2021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重庆行——聚焦绿色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参访团一行登上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三峡之巅,万里长江最奇峻、最壮美得一段山水画廊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

地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拥有雄甲天下的夔门、名冠九州的瞿塘峡、驰名中外的白帝城、世界奇观天坑地缝等景区。虽然坐拥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奉节却长期以“”为生。2016年以前,奉节是全国产煤百强县之一,也是重庆市第一产煤大县。全县30个乡镇中,涉煤乡镇达23个,煤炭产业一度贡献了五分之三的财政收入。

挖煤带来了短期利益,却毁坏了绿水青山。2016年以来,奉节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将全县39个产能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去产能187万吨,从此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航拍白帝城与三峡夔门

打造自驾行摄、生态康养等“六张名片

3月24日傍晚,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大型山水演艺巨作《归来三峡》,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开演。这部实景演出依托白帝城、瞿塘峡、夔门三大景点为背景,以奉节诗词文化、三峡文化、三国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再现诗词创作意境,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呈现震撼的舞美效果,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体验壮丽的自然景观,品味无穷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奉节探索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的发展路径。通过树立“全域景区化”理念,把全县4098平方公里当作一个开放式大景区来打造,按照“处处是风景,时时能体验、事事可融入、人人可参与”的旅游格局打造新业态,正让全域资源成为全域景观。

奉节县文化旅游委主任潘万山说,奉节目前正利用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擦亮自驾行摄、生态康养、诗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体育目的地游“六张名片”,不断挖掘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富矿,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推动奉节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为此,奉节重点布局了40平方公里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白帝城·瞿塘峡、天坑·地缝两大核心景区,大白帝城、九天龙凤、官帽山三大旅游示范区,形成“一心两核三片”发展格局,通过资源整合、串珠连线,逐步实现着设施、要素、功能的优化配置。

▲奉节县打造的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艺巨作《归来三峡

去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03亿元

如今,三峡第一景三峡之巅、天下第一天坑、世界第一地缝、九盘河、百草园……正在焕发着生态活力;历史积淀、人文风韵,正弥散着纸墨幽香;大街小巷、城镇乡村,正承载着悠悠乡愁。随着文旅、农旅、商旅、城旅、交旅、体旅的深度融合,奉节“六张名片”正逐渐擦亮,全域旅游进入发展新阶段。

数据显示,奉节游客接待量从2016年1249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20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2016年44.5亿元增长到2020年103亿元,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较2019年同比增长0.29%和2.43%,实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逆势上扬。

十四五”期间,奉节将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构建“灵动水系+文化深植+森林康养+地貌奇观+乡村田园”五维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体系;深入挖掘奉节旅游六大特色,打造"自驾行摄、生态康养、诗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体育"六大旅游目的地,形成长江三峡经典游线和主题产品;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生态、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产业融合渗透,打造策划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用好生态、人文“两个宝贝”,发挥文旅产业重要作用,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按照当地规划,“十四五”末,奉节将力争年购票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过夜游客230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20%以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