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如何融合?学段如何衔接?“贯通培养”不是搭积木

09.08.2016  02:36

      名高中、示范高职、名大学……“强强联合”打造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直通车”——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受到热捧,实际录取人数仅达到招生计划的52.3%。记者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贯通培养项目都遇冷,目前招生好的是“贯通一”和“贯通三”,遇冷的是“贯通二”。(8月5日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除去招生方式等操作层面问题,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究竟怎么样?这项改革能否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对选择进入其中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厘清这些问题,无论对未来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还是对推进改革本身都十分重要。
      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
      在此次进行的贯通培养试验中,北京市教委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探索方式。
      例如,由北京商业学校和北京联合大学合作的项目,采取“3+2+2”模式,前3年学籍在中职,接受基础文化课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教育,中间两年在北京联合大学接受专科教育,后两年升入该校本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则采取“2+3+2”模式,先由高中与高职合作进行两年基础文化课学习,再接受3年高职教育,最后两年根据专业转入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农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本科培养。
      按照政策,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招录的学生,1至3学年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办法,4至5学年执行高等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办法,完成5年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完成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通过专升本转段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完成6至7学年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取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专升本)毕业证书。
      “基础文化课程是我校与北京35中合作办学。”已经试点运行一年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35中选派了一名校长助理常驻我们学校,带领老师们共同制定课程计划,集体进行教研和备课。”记者从北京35中了解到,派到试点项目的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
      北京电科院与北京35中共开设13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还根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贯通培养(21)班学生小李告诉记者,每周三晚上,同学们都会去各个学院学习自己所选的通用技术课。他说:“提前学习相关知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能为以后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记者注意到,贯通培养项目还为学生保留了很高的开放性和灵活度。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网站的说明,“贯通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第三年可在录取专业大类内选择专业”,“如选择自主创业,则可在注册本科学籍后保留两年的本科院校学籍,继续本科阶段学习”,在中职、高职等各阶段结束后,都可以直接就业。此外,学生在第三学年,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可以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身份报名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贯通是对培养体系的构建
      北京商业学校校长侯光认为:“贯通项目打通了人才培养立交桥,让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元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路径。项目也增加了职业教育吸引力,吸引了不同类型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目前,首都正在大力发展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高精尖’产业,贯通项目的目标就是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撑。”
      “这些学生招进来,怎么才能真正培养成适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题。”侯光告诉记者,“贯通并不是各学段简单叠加,然后各培养各的。贯通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实现有效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衔接和改革。”
      北京市教委在关于贯通培养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全方位推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推行小班化教学、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实施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如何融合,各学段如何衔接,记者走访的几所学校都表示“正在积极研究”,还没有拿出最后方案。
      “挑战不仅来自课程,也来自师资。”侯光说,“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教科研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记者注意到,参与项目的多所职业院校目前正在招聘基础文化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北京商业学校招聘基础文化课教师开出的条件是“相关专业全国重点高中和省级重点高中特级教师;具备相关专业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相关专业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取得硕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
      改革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取向
      “对于任何一项改革,我们都不能急于求成,更何况是一项贯穿7年的人才培养计划,评价尚需时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认为,虽然目前贯通项目招生没有完成预期计划,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否定它的依据。
      孙诚认为,从大的趋势上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未来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教育部颁布《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各省纷纷出台地方性政策文件,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旨在提高生源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但是,不可否认,人们选择职业教育就学状况仍不容乐观。”孙诚分析指出,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受“唯学历、文凭至上”价值导向的影响,大众对职业教育有偏见,对接受职业教育后的职业生涯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等。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制度本身,实施“技能型高考”目的、对象的指向性很强,仍然是以通过满足升学为目的的方式吸引学生早期分流。三是在实施考试过程中,企业在“技能型高考”中缺乏主体性,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暴露了对职业能力范畴的片面认识。
      孙诚建议,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应该注意四个原则:“坚持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为价值取向,坚持吸引企业参与招生考试的全过程,坚持考试方式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坚持招考分离、多元录取。”(本报首席记者 高靓 实习生 董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