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才:努力把对口援藏工作做得更好

01.09.2016  14:37

  八月三十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考察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情况。 记者 巨建兵 摄

  八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孙政才一行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看望我市第八批援藏干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渝藏务实合作,进一步做好重庆对口援藏工作,8月28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孙政才,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率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拉萨市考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参加考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玛赤林,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等参加有关活动。

  对口支援昌都21年来,重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对口支援昌都各项工作,累计援助资金(物资)超过14亿元,实施项目100多个,选派各类援藏干部和人才900多人次,为昌都培训各类人才3680多人次、培养学生1460多名。“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援藏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高,累计援助昌都资金(物资)11亿多元,为前15年总和的3.6倍。

  28日至29日,代表团在昌都考察援藏项目推进实施情况,对接昌都实际需求,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推动新一轮援藏工作。代表团一行实地考察了昌都市经济开发区、市人民医院、茶马广场等重庆对口援建项目。2014年以来,在重庆两江新区等的对口援助下,昌都经开区整体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重庆市的援助支持下,昌都市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等得到极大提升,2015年底成功创建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目前,重庆对口援建项目覆盖昌都城乡,涵盖产业、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对口援建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十三五”期间,我市援藏财政资金年递增比例由8%增加为16%。同时,针对昌都的迫切需要,考察中我市确定,在计划资金外再支持昌都市区和类乌齐、芒康、察雅3个对口支援县各新建1所幼儿园,大力支持昌都“三江源原生态文化城”项目建设,为对口支援县的281个贫困村和12829个建卡贫困户各购置1辆摩托车,改善当地教育设施、贫困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条件。

  代表团一行还考察了昌都市整体规划、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昌都市博物馆。30日至31日,代表团在拉萨市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赴曲水县才纳乡实地调研净土健康产业发展。一路走来,代表团一行认真学习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切身体会思考和谋划加强渝藏务实合作、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对口援藏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代表团在藏期间,在昌都召开重庆市对口支援昌都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重庆市与西藏自治区交流座谈会。

  孙政才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西藏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看到西藏大地欣欣向荣,雪域高原日新月异,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既深受鼓舞,又对西藏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西藏工作的许多好经验好做法,西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好精神好作风,值得重庆的同志认真学习借鉴。重庆与西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可以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推动合作取得更丰硕成果。

  孙政才指出,开展对口援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全党全国大局出发,着眼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把对口支援昌都的任务交给重庆,是对重庆的高度信任,是重庆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对口援藏工作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完成好中央交办的任务,始终把支援昌都发展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对口支援昌都各项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体考虑,认真制定落实好“十三五”对口支援昌都规划,带着更多感情、更大责任,更加务实地把对口支援工作做得更好,满怀真情、尽力而为、持续用力,为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再添一份力,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孙政才强调,对口支援的成效,关键要看昌都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得到多大实惠。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援建项目针对性,立足解决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突出问题,顺应广大农牧民所盼所愿,扎实办好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实事,真正把宝贵的资金资源用在基层,用在农牧民身上,让昌都各族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使每一个项目都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民族团结工程。要坚持把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对口支援的长远之计,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从“输血”更多转向“造血”,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导更多地通过市场化办法支持重点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培育形成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要坚持在提高对口支援精准性、实效性上下更大功夫,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务实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对口支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建设时序,务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地,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人才支援等精准聚焦、精准发力,使对口支援真正援到点上、援到根上、援到群众心上。要坚持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对口支援合力,持续增加投入,大力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壮大对口支援的队伍和力量,提高科学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使对口支援的路子越走越宽。要坚持以良好作风抓好对口支援工作,确保援藏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吴英杰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向重庆市多年来对西藏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对昌都市的大力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抓牢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形成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民生改善、生态良好、党建加强、边疆巩固的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边稳藏战略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包括重庆市在内的各援藏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的关心支持,与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密不可分。

  吴英杰说,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推动昌都市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有力促进了西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次重庆市党政代表团来藏考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生动体现,必将推动援藏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昌都市委、市政府将把握大好机遇,用好对口支援,矢志艰苦奋斗,以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际成效来回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回报重庆市委、市政府和重庆人民的无私援助。希望重庆市一如既往地关心西藏各项工作、支持昌都市建设,进一步丰富产业援藏、人才援藏内涵,帮助西藏把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昌都市委书记罗布顿珠代表78万昌都各族群众,对重庆21年来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重庆倾情倾力支援昌都,每一片援藏情谊、每一个援藏项目、每一件援藏工作都已深深扎根在昌都各族群众心中,成为推动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一定切实用好援助资金、实施好援助项目,把重庆人民的深情厚谊送到昌都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在昌都期间,孙政才一行还专程看望了我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教师和医护人员,向大家表示慰问和感谢。21年来,重庆先后有数百名同志奔赴昌都,克服雪域之寒、稀氧之难、思乡之苦,扎根第二故乡、服务藏区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孙政才对大家说,援藏干部和人才是连接重庆与昌都的桥梁纽带,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牢记重托、不辱使命,不畏艰苦、真抓实干,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沟通协调,真正做到工作上融合、情感上融洽,争当社会安定的维护者、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改善民生的促进者、民族团结的实践者,为西藏发展和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要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传承好历届援藏干部的优良作风,把援藏作为锻炼提高的平台,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砥砺意志、增长才干,展示出重庆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也把援藏工作中的好作风带回重庆。大家要保重身体,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重庆市有关部门要关心关爱援藏干部和人才,切实做好保障工作,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拉萨期间,孙政才一行分别看望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

  市委副书记张国清,市领导翁杰明、沐华平,我市第八批对口支援区的区委书记、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西藏自治区领导齐扎拉、纪国刚、甲热·洛桑丹增、坚参参加有关活动。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