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土地宜机化整治为丘陵山区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我市立足丘陵山区基础条件改善,以土地宜机化整治为突破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的有关工作。会议强调,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1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庚即举办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在会上指出,“重庆在搞宜机化改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积极推进。许多巴掌田、鸡窝地,现在通过整理也能够进行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业,为丘陵山区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2014年以来,我市结合农机化工作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开展了土地宜机化整治的试验、试点和推广工作。截止2018年,在全市32个区县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面积15万余亩。与之配套编制了重庆市地方标准《丘陵山区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出台了《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土地宜机化整治先建后补的通知》和《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金融支持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案》,做出了技术标准、建设机制和金融撬动“三位一体”的规则和制度安排。
实践证明,土地宜机化整治是切实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难题的治本之策,有助于乡村产业振兴,补齐农业基础短板;有助于优化提升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劳动、物资、装备等农业全要素效率,实现节本增效。其中,水田每亩节约直接成本350元以上,旱地每亩节约直接成本500元以上;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有助于消除撂荒地,加快土地流转,提高流转收益,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有助于提高秸秆、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机械化水平,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生产。
我市推进的土地宜机化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7年7月,国务院参事刘志仁一行来我市专题调研时指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是破解丘陵山区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的新举措,是解决中大型农机装备立地‘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效途径,重庆经验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具有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同年11月,原农业部农机化司以土地宜机化整治为主题,在我市召开了全国首次丘陵山区农机化工作座谈会议。2018年7月,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原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发起的“2018经济圆桌会议”在重庆雾都宾馆召开,专题研讨了土地宜机化整治工作,为化解重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制约瓶颈,助推乡村振兴提供路径支持。11月,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林果与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组、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18年南方丘陵山区果茶桑麻生产机械化论坛暨农机装备展示演示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机化导报》、重庆卫视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安徽等兄弟省区先后到我市考察学习土地宜机化整治工作。
我市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为3677万亩。其中:15°以上坡耕地近2000万亩;单块耕地面积在1亩以下的占80%以上;户均耕地面积3-5亩,但分散在3处以上的占60%。因丘陵山区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基础条件的制约,我市农机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我市土地宜机化整治工作经历了千山万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跋山涉水、负重前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