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垭三毛故居对外开放 国庆假期去读一读三毛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9月30日,三毛故居对外开放。
踏着青石板穿梭在黄桷垭古街里,一栋简单、朴素的老木屋藏在街背面。迎着屋子正中的三毛雕像,一股子洒脱气质扑面而来。
黄桷垭是作家三毛的第一故乡。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老木屋修旧如旧,部分木屋材料来自于三毛的故居所拆卸,透着年代感。
木房子进门的正屋,是根据三毛的一张照片而制成的一尊雕像。雕像里的三毛右手夹着一支烟,左脚翘在右腿膝盖上,有一种自由散漫式的洒脱。
在其他几个屋子里,一个是三毛生平的介绍墙,辅以作品里的金句和作品名称做成的创意装饰;一个是仿三毛挥笔作自画像的样子,布置了一个场景;一个是装满三毛作品的书架。
有一个房间布局比较特别,里面陈列的是征集而来的三毛作品与读者关联的30个故事。
故事1:半个酒瓶
房间里,一个特别的红酒瓶承载着一段五味杂陈的故事。红酒瓶是一个叫玲子的女孩寄来的,她差点因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玲子因为失恋和失业,走在自杀的边缘。当她敲碎红酒瓶后轻生时,父母回家中止了她的草率。
妈妈没有责备,而是递给她一本三毛的书。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玲子在信中说,“她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三毛。”
书中这句话撼动了玲子死灰般沉寂的心。她收拾起半个无瓶底的碎瓶子,去丽江成为一个民宿业主,给每个到来的漂泊的心一个安定的居所。
故事2:自律即自由
在陈列室里有一张鲜红的交通罚单。
网友“怪叔叔”过去是一个画家,后来弃画笔改拿锅铲,成为一个火锅店店主,在市井小巷的锅碗瓢盆间忙碌。
他本想为三毛故居重拾画笔做一幅画,结果因为一次酒驾被罚,酒精含量之高以至于罚单上的字体一片鲜红。
“我的心情一直是黑色,愧疚、自责、后怕不断重播。”网友“怪叔叔”在信中提到,“读过三毛的我,想用这种罚单参展告诫大家,自由是有原则有底线可言的。”
他特意叮嘱三毛故居内展负责人谢璐,罚单不得做特殊处理,直接以真实姓名及身份信息示人,这样才可体验他最大的告诫诚意。
故事3:致三毛
在三毛故居中陈列着一副特别的书法。书法的内容如诗,是一个叫署名江峡的人所写。
全文内容如下:
《致三毛》
来这里寻找你的身影
却只听见风的声音
老黄桷树舒展着新茎
倾诉着雨后美好心情
阳光下的花草的柔情
一如当场陪伴的情景
那些你没来得及
体会的风情
是否已经随你的灵魂潜行
我不问你从哪里来
也不打听你到哪里去
你的根就在这里
喝下这杯酒吧
就当我多年以前
为你践行
新闻多一点>>
三毛和重庆
9月30日上午,在穿过巷口后的老木屋前,现代作家三毛的姐姐和闺蜜现场见证“三毛故居”开馆。
三毛和黄桷垭
三毛生前的闺蜜薛幼春送来一副油画:画中的黄桷树下,两个小女孩正在欢快地荡秋千。
坐在秋千上的是儿时的三毛,站在她身后的则是姐姐陈田心。
画里的黄桷树枝繁叶茂,现实中正耸立在黄桷垭古道上,树龄约200岁。树在木屋左侧的隐蔽小石板路往下,树干是深褐色的,三五个人环抱才能抱住。
△三毛的姐姐陈甜心
根据姐姐陈甜心的回忆,三毛小时候非常喜欢荡秋千,每次都会荡得非常高。陈田心就在旁边对三毛叫:“再高你会掉下来!”
但是,三毛毫无惧色。陈田心回忆说:现在想来,幼时的小孩就可以荡那么高的秋千,说明在三毛以后的生命里,那种勇敢和无所畏惧是从来都存在的。
9月30日下午,黄桷垭周边不少人前来探访,进门听人讲解之后才蓦然发现:黄桷垭是三毛的第一故乡。
1945年3月26日,三毛在黄桷垭老街小巷145号出生。当时,父母带着她与姐姐陈田心在这里居住,同住的还有伯父陈汉清一家人。
三毛的父亲本是浙江定海人,抗战时期从上海辗转到重庆当律师。三毛呱呱坠地之后,父母为她取名为陈懋平。后因“懋”字笔画多难写,三毛长大后自己改名为陈平。
就这样,三毛与黄桷垭结缘,并与这里的一草一木结下骨血般的深情。三毛和姐姐陈田心在这里度过三年的快乐时光。
外界不少人一直认为三毛是1943年出生,对此,国内首个写三毛传记的作家崔建飞说,根据三毛自己的解释,改动出生年份是因为留学西班牙的需要。
三毛和防空洞
三毛在黄桷垭的孩童时光,与重庆的防空洞交织在一起。
抗战期间的山城重庆,每当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拉响时,母亲就会塞给姐姐陈田心一个大白馒头,然后抱起三毛就往防空洞里冲。这让儿时的陈田心有些“吃醋”。
“妈妈从来不抱我。”陈田心讲起这些时,语气中还透出对三毛的怜惜。战争期间物资比较匮乏,三毛还在襁褓之中,母亲经常用一块奶糕、一碗藕粉当作她的一顿饭。“所以她长大后身体也不太好。”
关于防空洞的记忆,陈田心还有一件事记忆深刻。
有一次黄桷垭下大雪,三毛很开心地捧着地上的积雪对陈田心说:“姐姐,我们把雪装在罐子里、藏在防空洞,等到夏天我们就有冰可以吃了!”
三毛从小就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姐妹俩真的将存有雪的罐子藏起来,期待它可以为来年炎热的夏天解渴。
夏天来临,三毛还记得冬天和姐姐的小秘密。可等她俩去防空洞取出罐子时,吃惊的发现雪全部化成水了。
“那种失望的感觉,现在想起来是又好笑又可爱。”陈田心说,“三毛喜欢独自在家的大水缸戏水,有一次她掉进去了,双手撑在水缸里,双脚在水面扑打,才被人发现后救起来。”
在陈田心的记忆里,三毛还喜欢去附近的坟地玩,别的小朋友不敢去,她却在坟头玩泥巴;还喜欢到垃圾堆里寻找“宝贝”,像奇形怪状的枯枝、怪异的岩石等;她喜欢用火柴烧小蚂蚁,笑人家落荒而逃……
三毛和重庆话
△三毛在重庆(图片来自网络)
1948年,三毛随父母迁居台湾。三岁离开黄桷垭之后,直到1990年,44岁时才来第一故乡寻根。
在他们一家人当中,父母都不怎么会说重庆话,可三毛和姐姐对重庆话比较熟悉。
1988年,在台北一个大学演讲,三毛用重庆话与一位四川人对话,她说:“我是重庆的,黄桷垭。”
三毛故居墙壁上的介绍中提到,1990年三毛第二次回来旅行时,到过东北,以及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到深秋季节时她从成都来到重庆黄桷垭老街145号。
“我出生在黄桷垭,我是重庆人。”三毛回故居时向一同在场的朋友说。
那天,她在故居站立了很久。关于这次回重庆的细节,三毛并未在自己的作品中叙述所思所想。5年前,首个写三毛传记的崔建飞,在重庆图书馆的一次讲座中,首次提到三毛的重庆之旅细节。
到重庆以后,三毛还曾用颇为地道的重庆话说:“我的西班牙护照,以出生地为籍贯,我出生在重庆黄桷垭,所以我是重庆人。”
那一次的回乡之旅,三毛不停地走走拍拍,还专程去了父亲曾经工作的美平大楼,拍下照片带回家给家人们看。找到老屋,看过故友,三毛离开黄桷垭,登上了三峡的游船。
虽说生在重庆,三毛还没有真正地游玩过三峡,对这趟旅程充满期待。游船每一次停靠,她总要下船去逛逛。在小三峡,三毛决定换一班船,似乎是要好好地欣赏一下小三峡的风光。后来,她索性弃船,徒步行走在三峡的山岩峭壁间,从高处俯瞰三峡。
离开重庆短短两个月之后,三毛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