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尽头是绿色 这个清明节充满文明新风
龙车寺塔陵园用清明庙会的形式宣传殡葬文化
开展百家情·清明祭活动
渝中区社区公祭放飞气球寄托思念与祈愿
清明期间,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网络、鲜花祭祀、种植纪念树、系挂黄丝带等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来祭奠亲人
重庆日报消息,清明期间,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网络、鲜花祭祀、种植纪念树、系挂黄丝带等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来祭奠亲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杜牧在《清明》诗句中这样描述。也只有一片“清明”的清明节才能体会“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的诗情和画意。
山清水秀,是重庆的本色。我市殡葬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让清明这个传统节日更多地注入了绿色生态的理念.绿色追思。绿色祭扫、绿色殡葬,成为这个节日里一抹清新的色调。
绿色服务
惠民暖人心 抓节点倡导文明
清明,是风气传承的载体。
“作为传统习俗,一味地禁止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做好相关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媒体多加引导,让市民逐渐接受鲜花、种树、社区公祭、网上祭扫等更文明的方式。”市殡葬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我市殡葬管理中心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殡葬的有利时机,加强政策权威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一方面,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让生态、文明、健康的殡葬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为殡葬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在清明节期间,实时发布清明节工作信息和各地祭扫信息服务群众。
“除此之外,在清明节期间,各殡葬服务单位为方便群众祭扫,还积极推出了众多惠民便民措施。”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有47家经营性公墓建立生态安葬园区,将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安葬服务,为市民提供低价安葬服务。其中96000殡葬服务热线,不但为市民提供服务并发挥监督功能,还联合主城区3个经营性公墓暖心推出“免费生态安葬”活动,向具有我市常住户籍、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200个生态安葬墓位……
绿色祭扫
鲜花寄哀思 文明渐成新风尚
清明,是寄托哀思的主题。
献一束花缅怀先辈、敬一杯酒追忆亲人、植一棵树寄托哀思……“绿色”清明更符合时代要求。近年来,随着观念的变迁,清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细节也随之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无烟、绿色、环保的祭祀形式逐渐盛行,同时祭祀活动也变得形式越来越新颖。
据市殡葬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清明节植树祭亲活动后,在九龙陵园里流行着家庭文明祭扫方式。整个仪式分为9项议程。分别为:默哀、为故者净土、为故者福地培土、说知心话、敬献贡果、系黄丝带、敬献鲜花、分花瓣、向故者三鞠躬等;在渝中区社区公祭,人们放飞气球寄托思念与祈愿;涪陵区青龙山陵园在清明节期间推出“祈福树”“朗读”等祭祀方式……
而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群众文明祭祀的引导,推动殡葬改革和谐发展,确保我市清明节祭祀安全有序,市殡葬管理中心发出《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倡议市民迅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用文明、低碳、俭朴、和谐的祭扫方式来引领时代新风,倡导厚养薄葬、绿色殡葬、鲜花祭祀、平安清明的社会风尚,为构建和谐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殡葬
风清日月明 让生命回归自然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南山龙园,王女士一家人来到墓园祭祀。在一棵树下,他们开始祭奠,树根处,埋葬着王女士已故的父亲。
“父亲一生辛苦,去世后有树陪伴,他的生命已得到了升华。”王女士说,这棵树生出4根小枝,代表着父亲有四位子女,“我们会永远陪伴在他身边,父亲去世后不会孤独。”
很多扫墓者表达了对树葬这一新形式的理解:逝者葬于树下,树成为逝者的象征,每逢清明,子孙后代前来扫墓,缅怀去世的亲人,一代接一代,形成永久的纪念。
据市殡葬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树葬,我市大力推行的绿色殡葬形式还有很多:例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将骨灰倒进花坛下方地窖,让其自然溶解,就完成了花葬;把骨灰埋在土里,上面铺满青草,墓碑卧放其上,名为草坪葬……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推出树葬、花葬、草坪葬、小型地墓457286.6平方米,壁墓塔葬149142个,已有151053位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其实无论何种安葬方式,只要是破除殡葬陈规陋习,树立绿色殡葬新风尚,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该负责人表示。
■链接》》
清明节开展一系列惠民活动
●地点:南岸区涂山镇兴隆湾社区
●主题:文明殡葬惠民服务
●活动内容:节地生态墓位赠送和殡葬政策宣传
●地点:石桥铺殡仪馆九龙陵园
●主题:文明祭扫 生态安葬
●活动内容:清明公祭暨公益花葬
●地点:铜梁福果山生命纪念园
●主题:文明祭扫 传承家风
●活动内容:清明传统姓氏文化节
●地点:南山福座
●主题:阳光殡葬 公益清明
●活动内容:免费捐赠格位
李耀辉 龙搏 图片由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