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老戏迷自筹资金建“戏曲之家”不为赚钱只图乐和
川剧迷陈潭林自筹资金建戏曲之家。记者 张梁 摄
老戏迷在搭建舞台。
给观众备好的桌椅和茶水。
元月一日,一台本地川剧爱好者组织的戏剧演出在“戏曲之家”举行。组织者林森休很感动,连说没想到川剧还能有如此多的观众,两百多人将这里挤得满满。也是从这一天起,这个完全由本地川剧爱好者自筹资金建设的“戏曲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骨干组织者有73岁的林森休,74岁的陈潭林和76岁的周光德。剧场每周日都会举行活动,有兴趣的市民均可参与,地点是25队车站九州医院旁边一条小巷内,时间是每周日下午两点,一周坐唱(清唱),另一周彩唱(化妆演出)。
苦
一群爱好者没有一个“窝”
“川剧是民族瑰宝,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消失,我死都不能瞑目。”林森休说。他是原重庆川剧三团的演员。
多年以来,本地的部分川剧团退休演员和爱好者自己组织起来,经常无偿在城头和乡里演出,但一直苦于没有一个“窝”。
其中不少人原来就是专业演员。林森休说,苦于没有固定的集会地点,这群爱好者就聚集到三岔河附近,“风大、雨大的时候,冷得缩起来”。
大伙后来一商量,决定自己来搞。在找不到赞助的情况,这群人里面最活跃的林森休、陈潭林和周光德等决定,搞起来再说!
喜
终于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最大的一笔钱,来自林森休的个人小金库。每个月,林森休的妻子都会从上交的工资中给他1500元,除去日常开支还能有个1000多元剩余。日积月累,林森休手中有了几千元存款,他看中了25队车站后面的空地。
原来这里半边堆着垃圾,中间还有一个厕所,另一半块空地上,以前就有川剧爱好者在自娱自乐。“我们的条件比他们还要好,生旦净末丑全有。”林森休说,其中很多人退休前都是专业川剧演员。
他用这笔钱租下了这块空地,建起了戏台,拉上了幕布等。其后陈潭林和周光德也参与进来。记者采访当天,剧场仍在“打整”当中,为了节约经费,剧场的不少装修材料都是他们四处要来甚至是捡来的。天气冷了,剧迷们终于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朋友们都来支持,我很感动。”林森休说,“我们本身不是为了赚钱,也赚不了钱。”
但是他的妻子并不支持,不是怕花钱,而是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在元月一日演出前的那天晚上,妻子为此和他吵了一架,两人互相赌气说要离婚。林森休说,他当时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第二天就去民政局”。
到了第二天,妻子亲自到了演出现场,目睹剧场盛况,事情才平息下去。
潮
自拍视频跟各地戏迷共享
组织者之一,74岁的陈潭林一辈子钟爱川剧。他在这群人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知名爱好川剧网友。每次演出,他都会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再经电脑压缩后发布到网络上。对这一代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掌握的技能。
他过去就喜欢看关于川剧的杂志,后来戏剧越来越不景气,这类刊物就停办了。信息资源一断,他郁闷了好长时间。几年前,他看到孙子在上网,就问能不能找点关于川剧的资料。
孙子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各种资料扑面而来,也就此让他迷上了上网。以前陈潭林对电脑一窍不通,到了现在他也知道要想找资料可以“百度”,并将本地川剧演出的视频和图片传到川剧网站上,和各地戏迷共享。
从那件事后,马上就买了一台电脑,学会了拍视频、拍照,还自己学习了压缩视频和上传到网站上去。为了制作海报,他还学会图片处理软件进行抠图和排版。
“一辈子就是喜欢这么点东西。”他说。
纵深
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观看老人们的川剧表演后,对老戏迷自筹资金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给予了称赞,并表示将给予他们更大支持;区文广新局领导,还以个人名义捐助“戏剧之家”3000元。
市民曾先生说,虽然现在来看川剧的大部分都是些老年人,但有个专门的场所提供给老年人,让他们老有所乐,他很赞成。同时,他也希望传统文化得到更深层次的传播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