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坚持“1234”工作思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和最基本功能。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围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建设是核心、课程建设是根本、教师教学是关键”的理念,出真招、出实招、出新招,大力推进实施“1234”务实举措,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实施“1”项计划。 计划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规范与创新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原则,重点推进“一学院一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着力建设和扶植一批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基础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适应面广、具有地方特色和良好社会效益的专业。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0个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优势专业。
第二,落实“2”项工程。一是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程”。学校按照“遴选一批、建设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的建设思路,以调整与创新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浓缩精炼专业基础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批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并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已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市级精品课程、240门校级专业核心课程。 二是 “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积极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要求,坚持以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课程及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等内容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一流的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第三,开展“3”项活动。一是 开展“院长说专业”活动。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集中听取各学院院长、副院长汇报本学院每个专业的建设规划与具体举措,并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帮助学院厘清专业建设发展思路、根本方法和有效举措。整个活动,院长、副院长参与面达100%,部分学院党组织书记也都全程参与。 二是 开展“系主任说课程”活动。此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学院自行组织所有系主任,对所属课程建设的思路、举措、效果、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认真研讨。第二阶段是学校随机抽取部分系主任集中进行现场说课程活动,重点介绍所在系的课程体系建设与主要改革措施、取得成效以及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等,同时自选1门专业核心课程,围绕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说课程。 三是 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变革竞赛方式,变以往一次性评比为“全过程、高密度”评选,组织50多名专家采取随堂跟踪听课方式,历时8个月对30多名选手密集进行500多次听课,并综合评选出名次。对获奖者除给予规定奖励外,明确一等奖获得者3年内申报晋升职称可不受当年评审指标限制,二、三等奖获得者可在当年各种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中予以倾斜。
第四,做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 推进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高标对接国家及行业标准。坚持以教育部2012年专业目录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为依据,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注重吸收行业代表人士全程深度参与方案制定,力求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实现与行业标准的对接;注重强化“工管结合”特色,积极构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及个性发展选修课程3个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 推进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新生报到率、第一志愿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对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不强的专业实行限制或暂停招生,甚至停招。同时,严格控制专业总数,坚持“退一进一”原则,要求新增专业必须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且能与现有专业相互支撑,形成专业集群。结合学校学科布局和专业集群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专业归属集中调整,密切同一学院的专业相关性,促进专业集群强劲发展。 三是 推进协同育人,做到优势互补共享。推进国际协同,与世界百强之一的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合作办学,开设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本科专业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项目,每届招生近200名。推进校校协同,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选派CIMA、中美金融等专业大一学生到川外学习1年,为其获取专业认证和出国深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校企协同,与长安、国家电网、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开展“3+1”等联合培养学生模式。推进政校协同,面向重庆市支柱产业战略需求,先后组建重庆汽车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等。 四是 从严把控教学环节,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为提升教学基础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保证各教学基础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不脱节、不掉链,学校按照全过程、全覆盖要求,组织所有课程教师、各学院和教学督导团专家共同参与,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课程教学日历与课程教学大纲之间、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日历之间、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学习效果与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符合度,进行认真梳理并做好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