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技支撑扶贫产业发展成效凸显
一、新品种新技术在贫困区县贫困村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围绕我市农业发展总体部署,市农科院、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在武隆、石柱、云阳、潼南等20余个区县布局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我市科研单位拥有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优新品种278个、先进适用技术35项,推广应用面积1420万亩,强力支撑贫困地区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
二、院地合作开展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按 “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形成特色、打造亮点”的思路,继续巩固与贫困地区共建的渝西、武隆、科光等试验示范基地合作成效。全年选派科技人员赴贫困区县贫困村开展培训、指导农民及从业人员上万余人次,培训专业合作社、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上千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册)。
三、科技服务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效显著
我市农科院、畜科院及农技推广总站等科研及技术推广单位与100多家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例如,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市农科院培育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在酉阳等地建生产基地,订单收购,酿造出的高端酱油,市场价格由原来的每瓶35元上升至76元。
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贫困区县成效显著
利用公开转让、共同开发、中试成果合作开发、技术服务等方式拓宽了科研单位自有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渠道。如农科院玉米、果树、特用水稻等自有知识产权以入股、作价等方式转移转化成果34项,转化收益817.4万元。成果支撑院属企业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如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云岭和凯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审定,科光公司被评为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
五、科技支撑产业扶贫智库作用成效显著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农科院主研编制完成的全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全市农机、茶叶、蔬菜等产业发展规划30多个。形成全市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市级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等报告60余份;形成全国首个西南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全景式分析报告。撰写“两千一品”工程汇报材料,获刘强副市长“指导性、操作性较强,可作为指导区县工作、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有效措施”的肯定批示。
六、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科技人员作为“三区人才”和国家、市级科技特派员,蹲点贫困区县村社农家,参与云阳、酉阳、石柱等20多个区县的科技支撑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深入乡村实地调研,结合服务对象和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以带品种、带技术、带信息的“三带”方式,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针对各贫困县的不同需求进行了精准扶贫工作。如我市农科院拟定了全院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并配置70万元的专项经费,定点城口、巫溪、彭水、酉阳、石柱、武隆等6个县的6个村开展整村扶贫帮扶,根据贫困村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实施了制定一个产业规划、拟定一套技术规程、培育一批新型农民、提供一批种子种苗、培植一条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家庭农场等“七个一”工程。农民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社等媒体专题宣传报道20余次。
产业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