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收藏家李炼的故事:年画是一张张旧船票

03.05.2019  07:53

李炼(右)在自己的年画馆里讲解年画。

作为重庆晨报曾经的一个记者、民间收藏家,好多年前,李炼就以其满屋东西找不到北的密集藏品,震撼所有不幸或有幸亲临现场的近友远客。“震撼”的意思还包括你一不小心,稍一转身,就可能碰到一坨张牙舞爪的奇石瘦子,砸烂一个明代粉彩罐罐胖子,而粉彩胖子一崩溃,又可能直接瘫在一位清代花窗格格身上。但这样的结局是不存在的,因为炼哥早已眼疾手快,虎躯一震,熊掌一伸,把高速下落的奇石稳稳接住,连声说:“这些东西贵!东西贵!把你卖了都赔不起!

为什么他接得住?因为你一进门,他就一直明里暗里把你盯到起,生怕你有意无意顺走或打烂他的三坛六罐、七碟八碗。我们将用三期专栏,打望一位民间收藏家的藏路历程——最先是见啥收啥,“广采百花蜜最甜”;现在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只收年画,并为重庆攒下了第一个民间年画馆。

1.朱仙镇

许多年后,在金岛花园即将开门的年画馆,李炼回想起2008年在河南朱仙镇,自己第一次像旧时大户人家那样一坨一坨地买年画。他说:“在我和年画的缘份中,朱仙镇是一个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地方,我第一次大批量买年画在那里,10年以后,我决定要专业收藏年画,开个年画馆,也是在朱仙镇决定的。

在此之前,他就发现,这么多年自己在全国各地跑年画,一不小心,对年画的理解,已经很有一套了。“那次是在福建陈嘉庚纪念馆,有一个京津冀地区的年画邀请展,有杨柳青的,武强的,反正是北方传统年画几大豪门。我跟几个兄弟伙去耍,碰上了,也在看,一时技痒,顺便就给他们讲一下。结果另外一些不明真相的观众,就把我当成导游了。

炼哥看见人越围越多,就越发矜持,迅速把一口渝北大龙山一带的重庆话,换成卷舌音过重的“渝普”,以“普度众生”。游客自动团结在他的周围,就像年画上乖伤伤的小鬼,聚集在恶狠狠的钟馗身边。

2018年李炼二刷朱仙镇,是去蹭一场年画大会。“是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和开封市政府搞的一个年画大展,我并不是他们邀请的嘉宾,但去了之后就见到了许多民间年画的传承人和搞年画研究的学者,对年画的认识就更加深了。而且,就像水烧开了一样,我突然发现我收藏的年画,不知不觉,已经有相当规模了。

这些年,跑年画,也参观了各地一些年画馆,他有一个重大发现。“很多年画馆,其实只能叫产地馆,少有综合馆。比如梁平博物馆,就只展出他们梁平的年画;在朱仙镇你也只看得到朱仙镇的画,都是内部油碟,都排他,很少展出别人的。我因为是从自己喜好的角度,见啥收啥,藏得杂而广,所以说,还很丰富。

朱仙镇那次大展,有20多家各地年画非遗传承人自产自销,包括朱仙镇、湖南滩头、陕西凤翔、河南滑县年画。李炼一边看、看、看,一边买、买、买。

现在网上也可以买到年画,但他喜欢到原产地去,了解风土人情,尽可能跟传承人做一个交流,聊会儿天。“我现在只有几个地方没去过,比如河南滑县、陕西凤翔,还有湖南滩头,但也都在活动上跟传承人交流过。滑县年画那位传承人就给我讲,他一般只在春节时做一些年画,平时就外出打工。他感叹:年画不养家啊。我听了很震撼。

2.开门红

做年画不养家,开年画馆,更是败家,但2019年3月10日,李炼还是用金岛花园自己原来一套老房子,挂出“水滴书屋年画艺术馆”的牌子,同时推出年画首展“开门红——国家级非遗年画原作展”。这是重庆首家私人年画展馆,但不是首次年画个展,因为在此之前,他已折腾过几次《守望乡愁——中国传统年画精品展》之类的年画展。

李炼说:“想办年画馆的念头公诸于众之后,很多人都想来合作,说我给你一个场地,你把年画挂起卖就是了。他们把年画想成猪脑壳了,你想卖,卖给谁呢?传统年画动不动几百上千一万一张,多少人会买呢?最多买一张两张,又形不成批量。如果年画那么好卖的话,年画传承人的生活就没有那么艰难了。我就跟他们说,年画不是一个挣钱的东西,它是一个要投钱的活儿,是要养的。

还有人说,你去收点年画老版子,拿起来现印现卖。“我说老版子就是给你了,你也印不了。你现在手上要是有一个清代版,你也很难把它变成作品的:一是在工艺上你印不了,没得老师傅,根本玩不转;还有年画的版子,它是有寿命的,印个一万张两万张,它这一套版子就废了。一般年画版是用梨木刻的,沾水之后就会伸缩,还有原来印刷过程中的断裂、变形、磕碰,你再印就会歪斜、走形、撞色,一些细部就消失了,比如我那一幅清代年画,边子就须了毛了。所以老版子,你只能当成一个文物实物资料在那里收藏,想变钱,没门。

因为场地有限,年画不可能全挂出来,只有分批分主题展示。“我希望我的每个展览都是有主题和经过策展的,比如可分门神、财神、戏曲、历史故事、美人的主题展;还可从产地来分主题,比如北方或南方年画,或南北对峙搞一个拼盘,或把手绘年画跟木版年画同一个题材的镶在一起,比如同样是关公,手绘的是怎么样?印刷的又是怎么样?反正上了一定量就可以任性了,对年画资源进行解读和重组,不断有新的主题展,才会有人来看。

3.旧船票

现在大多数家庭的房子,根本找不到两扇门来贴一对门神,中国年画在中国人生活中,其实已经没有位置了。李炼说:“所以文化主管部门才说让‘年画重回春节’,这句话一是说年画在我们春节里面已经消失了,二是希望它重回,证明有重回的必要性和价值,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个东西。传统年画有四大产地之说,其实都是无稽之谈,都觉得自己最大。现在我觉得有影响的,是杨柳青、朱仙镇、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我们重庆梁平年画,也不错,地方特色浓郁,画面色彩精美繁复。其实它就是繁复,要说精美,比不上苏州桃花坞。苏州桃花坞年画,贴在墙上,如果不跟你说,你会以为是一张工笔画,它可以把过渡色都给你印出来。据说当年荣宝斋做水印木刻复制,就是到桃花坞去取的经。

色彩繁复精美的年画,代表我们曾经有过一种美丽的民间生活。在那种永不复返的生活中,年节礼仪有序,色彩精美繁复。1980年代开始收藏生涯的青木关滴翠文学社乡村文青李炼,抚摸着一幅幅年画说:“中国人的生活,是最讲究仪式感的。没有仪式感的生活,永远灰头土脑。城市像一艘拥挤的大船,载满了失去故乡的旅客。而面对一幅幅充满生命张力的年画,我更愿意将它们想象成一张张色彩缤纷的旧船票,引领我们登上开往故乡的小船。重返快乐老家,回到池塘边的榕树下,看春天的野花,听夏天的蝉鸣,追逐金色的谷浪,让晶莹的雪花滋润我龟裂的嘴唇。

人到中年,古时,李炼老家青木关一带乡下读书人的最大理想是“起个号(有名声)、坐个轿(有官做)、刻个稿(诗文集)、讨个小(二房)”,李炼现在是“攒个画,开个馆”,也是收藏生涯的一次大转型。“现在为了年画,收画办馆都需要钱,就准备把原来跟年画无关的收藏,全部交流(卖)了,把爱好和收藏集约化。从此,我只涉足跟年画有关的收藏,其他收藏,就就就……就就……把它……把它解构了。

从来伶牙利齿比年画上门神手里的狼牙棒还厉害的炼哥,我这是第一次听他说话打抖音。为了一张张年画旧船票,垂泪对宫娥,忍把旧爱换新宠,炼哥吉祥。

上游新闻记者 马拉 摄影 李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