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年的警察岁月 都在这四十本笔记中

01.08.2017  21:28

2017年8月1日,28-38摄氏度,晴,中下午工作,中午处理172号6-2门前狗咬人问题;下午,派出所打狗,带第二协勤打狗,途中还配合政治处……

这是56岁的民警陈万林8月1日的《工作笔记》,加起来不足百字,但语句精炼,信息量不小。

从警近18年,从1999年8月21日第一篇笔记开始,这些年他写的笔记有40本之多。陈万林说,他记这些笔记,一是为了加强记忆,保证不忘事,二是提醒自己第二天该干什么,有一个好的参考。

这样一个普通民警的笔记,见证了一个警察的付出和努力。

最现场:

40本笔记,每一天都有一个故事

△陈万林展示自己的工作笔记

8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大兴村派出所见到了陈万林,他的皮肤黝黑,头顶上没有一丝白发,显得很干练,跟他说话,他显得很有耐心。对于“耐心”他解释,这是干了5年社区民警养成的,“跟社区居民,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居民打交道,必须要有耐心,把事情说透!

跟一般社区民警不同,他是三级警督,穿的是有警衔的白色警服。1999年,从部队转业前,他已经有了副团级军衔;转业后,他干过缉毒警、交巡警,社区民警是他干的第三个警种。

在陈万林的办公桌一角,就放着他的工作笔记,一共有二十本,都是他从警以来记录的。在陈万林的家里,还放着另外的笔记,两处加起来一共有40本左右。这些笔记本,从早年自费购买的黄色外壳小本,到近年派出所发的黑色外壳大本,每本都记得密密麻麻,有的还正面、背面都写着字。

陈万林笔记本上的字,有点类似行楷,行云流水又不失工整。笔记的内容很多,除了工作,陈万林还会有感而发,总结经验教训。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他的笔记里看到“学习提高是前提,层层落实是关键”诸如此类的总结。

只有我自己看得懂,凭借三言两语,‘打开’那一天所做的工作。”老陈说,这个笔记本,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与自己有关的一个故事。

为啥要记这些?陈万林的解释很朴实:“我日常处理的事情比较多、比较杂,我特别害怕忘事儿,所以就把它记下来了,主要是为了方便工作。

△二十本日记本摞成厚厚两摞

陈万林说,他记这些笔记的时间,多是派出所晨会的时间(早晨9点),花个几分钟或者十多分钟,就把一天的工作梳理了。当然,笔记里还会有前一天未处理完的事,他会在随后(一般不会超过第二天)予以处理,并记录下来。

即将要做的工作、已经做了的工作、受过表扬、受过批评……点点滴滴都在笔记本中,有趣的是,同事记不清楚日常排班时,这个笔记本也能帮上忙。

最难忘:

第一篇笔记,生日抓获了两名毒贩

作为民警,处理的事多了,记的事多了,突然说起可能想不起,可是看了笔记,记忆又层层打开。

在所有笔记中,陈万林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写的第一篇日记,写于1999年8月21日凌晨,头一天是他的农历生日(七月初十),那天是他作为缉毒警的第一趟“业务”,在一家理发店里,他和同事一起抓获了两名毒贩。

人赃俱获,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突击审讯、固定证据等事宜;那一天,加班到凌晨两点。”陈万林说,他很高兴,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努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维护了法律的威严。

当然,这一段在笔记中被浓缩成了不足百字的记录,化成了只有他自己才能完全看懂的故事。在文末,他用了“最特别的生日礼物”来形容当天的经历。

最温暖:

和社区婆婆成朋友,支招助其找回6万多

在陈万林的笔记里,有一位姓“端木”的老婆婆。

担任社区民警5年来,他做得最多的是走访居民。“老社区民警告诉我,这项工作看似不起眼,却很重要,必须沉下去。”陈万林回忆,端木婆婆家,他就走访过好几次。

端木婆婆喜欢跳坝坝舞,平时也喜欢跟陈万林打招呼,属于开朗型的人。“人与人,相处的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一份信任。”2013年,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地找到陈万林,说自己耍了个朋友,有可能被骗了。

婆婆说,这个男子向她借了6万多元钱,这是她省吃俭用留着养老的,因为涉及隐私,心里又有一些疑惑,她不敢贸然报警,只得求助陈警官。

跟居民打交道,除了耐心,还得具备一些法律知识,为他们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陈万林建议,让婆婆带着朋友找到男子,“他不还的话,立即报警”。所幸,在“软硬兼施”之下,男子归还了全部钱款。

婆婆的难题解决了,对陈万林也更信任。现在无论任何事情,老人都要打电话找陈万林询问,用老人的话说,陈万林就是她的亲人,是她老年生活中无法替代的“贴心人”。

最坚持:

历时13个月,他帮居民找回失散的女儿

在野水沟附近居住的老林(化名)一家,至今仍对陈万林心怀感激。

去年5月27日,老林19岁的女儿小林(化名)走丢了,多方找寻无果后,他们报了警。5月30日,陈万林获知了这一消息,并立即帮忙寻找。

那段时间,陈万林的笔记里“找到小林”作为一项重要事项,凡是各派出所有失踪人员信息,他都要跟对方联系核实,寻找过程中,最远亲自到过忠县,只因为那名失踪人口跟小林很像。

在寻找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波折。“老林在摆摊卖面,见到我欲言又止,我就觉得有什么事瞒着我。”陈万林说,事实果然不出其所料,有人发来信息,称小林跟他在广东打工,要老林寄2000块钱过去,作为回家的路费。

老林卖面条的收入不高,2000块钱对他不是小数目。而且连女儿的照片、声音都没有听到,如何取信?他有些犯难,陈万林了解情况后,让老林赶快报警,并很快查到这是骗子所为。

13个月间,陈万林为老林一家联络十余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大渡口找到了失踪已久的小林。

居民心中的“大领导

1999年,时年38岁的陈万林从副团职领导转业,成为公安队伍的一名普通民警,制服的变化虽然看似简单,但无形的挑战却无处不在。在禁毒支队,陈万林真实接触到了公安民警在和平年代的“刀光剑影”;在交巡警支队,陈万林切实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各种诉求的繁杂交织。

2012年,重庆公安改革,陈万林来到大兴村派出所,成为建新社区的社区民警,开始了他第三段警务生涯的探索。社区民警的职责范畴,恰如社区工作本身一样,复杂、繁琐、千头万绪。

5年间,陈万林的工作得到了辖区近1800户居民的高度认可。“能穿白衬衫的肯定是大领导,有大领导来管我们社区,我们放心”、“老陈不容易,脚杆都那个样子了,看起心痛”、“希望陈警官多来社区走走,我们很多心里话说给他听才踏实”……

在采访中,居民们纷纷表达了对这位民警的喜爱和认可。

江北区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陈万林的带动下,大兴村派出所积极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年轻民警。每年,大兴村派出所都有多人被评为市局、分局优秀社区民警,其中70%为参加工作不满4年的新警,派出所整体社区考核连续多年名列分局前茅。

而陈万林也先后被评为江北区优秀公务员、十佳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并两次荣立三等功。

记者手记》

群众的急事、难事、关心事,就是陈万林的大事、重事、心头事。每一次走进社区,陈万林都随身带着他的笔记本,每一位群众的诉说、呼吁和请求,他都一一记录。

能现场处理的,立即给予答复,不能现场处理的,限期办理,承诺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努力做到在群众最关注之处回应、最急需之处帮助、最动情之处关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