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重庆市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渝农办发〔2016〕19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委,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根据农业部植物保护办公室印发的《201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要求,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和“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结合全市实际情况,我委研究制定了《2016年重庆市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力防控病虫危害,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农药减量增效目标。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2月22日
2016年重庆市植物保护工作要点
根据历年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6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程度为4级,发生面积9500万亩(次)左右,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在局部地区有可能暴发流行,稻水象甲、红火蚁等重大外来疫情存在扩散蔓延的威胁,防控任务十分繁重。
一、工作思路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加强病虫防控,“虫口夺粮”保丰收,努力保持种植业发展的好势头,意义重大。今年全市植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及种植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和“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大规模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增效、遏制病虫危害,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全市植保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一是确保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主要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蔬菜、果树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二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27%;三是蔬菜、水果、茶叶、水稻、玉米等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四是确保新发疫情不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暴发成灾,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一般疫情应施检疫率和防控处置率达到80%以上,力争重点疫情发生区的植物调出施检率、良种繁育基地产地检疫率和重大疫情处置率达到100%。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以推行监测预警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为重点,提高病虫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 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以区县测报站为基础,在有代表性的乡镇建立病虫监测点,完善监测网络,扩大病虫监测的覆盖面。 二是搞好重大病虫监测预报。 组织全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镇乡病虫监测点及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点,采取定点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报送重大病虫害发生信息,发生防控关键时期实行“两周一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 三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创新发布方式,推广普及“广播、电视、手机、网络和明白纸”五位一体病虫预报发布新模式,大力推行病虫电视预报,将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控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的电视节目,在电视台定栏目、定时段播出,提高预报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引导农民科学防控。 四是加快智能化监测工具推广。 加大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工具试验示范,扩大性诱剂诱捕自动计数、田间小气候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监控等设施设备应用规模,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自动化。
(二)全力抓好重大病虫防控。 在关键农时季节和病虫重发时期,组织开展病虫防控行动,广泛动员,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切实抓好病虫防控各项措施落实。 一是突出重大病虫害。 水稻重点抓好“两虫一病”(即“两迁”害虫和稻瘟病)防控,玉米重点抓好玉米螟防控,小麦重点抓好条锈病、穗期蚜虫及赤霉病防控,马铃薯重点抓好晚疫病防控,鼠害重点抓好三峡库区周边区域的防控。 二是落实关键技术。 小麦条锈病重点落实“关口前移、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控制大面积流行。小麦赤霉病重点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预防控制技术。稻飞虱重点落实“分区施策、压前控后”。稻纵卷叶螟重点保护功能叶片。稻瘟病重点落实破口抽穗和花期预防措施。马铃薯晚疫病严格按照预警系统预警进行预防。玉米螟大力推广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农区鼠害重点推广毒饵站技术、TBS(围栏+捕鼠器)技术。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 实施重大病虫防控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和专家巡回指导制度。组派防控督导工作组,责任到人,采取日常联系督导和关键时期现场督导相结合形式,督促并协助各地抓好防控工作措施落实。组织有关专家,在防控关键时期深入主要农作物主产区、重大病虫害重发区,开展巡回督导和技术培训,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
(三)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培育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一是着力提升装备水平。 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高效植保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 二是努力扩大服务范围。 利用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等补助资金,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扩大政府购买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试点,引导发展全程承包防治,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 三是大力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对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鼓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四是全力推动农企共建对接。 组织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与高效低风险农药、现代植保机械、绿色防控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对接,建立企业与防治组织直供直销模式,降低防治成本,确保产品质量。
(四)加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结合种植结构调整、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扩大试验示范规模,积极探索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引导机制,培育大面积推广应用内生动力。 一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加强植保机构与相关企业合作,集聚资源,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6个部级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每个区县各建立2-3个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联合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示范推广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植保机械及科学用药技术,带动农药减量控害。 二是组织开展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在璧山建立1个示范区,组织集成技术模式,扩大示范推广规模,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推广应用长效机制。 三是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把绿色防控技术与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施药机械融于病虫防控过程,集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全生育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以基层植保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大面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四是探索绿色防控推广应用机制。 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种植效益较好、质量安全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果菜茶等园艺作物及特色作物“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重点,探索建立技术与物化产品相结合、市场与农产品品牌相对接、企业与生产基地相联合的绿色防控推广联合体,培育一批名特优品牌,逐步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努力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重点做到“药、械、人”的协调统一,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一是加强农药使用情况监测调查。 在永川、垫江建立2个监测点,监测调查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农药使用情况,重点监测调查农药使用种类、使用量等指标。 二是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高效新药械推广步伐。 开展水稻农药利用率测算研究,掌握农药和施药机械使用情况,为农药和药械更新换代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不同的生态区和作物上,开展新农药、新助剂、新药械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病虫抗药性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及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建立水稻、马铃薯等作物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集成推广一批农作物全生育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三是强化科学用药技术培训。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开展科学用药、减量控害、药械使用与维修技能系列培训活动。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
(六)增强植物疫情防控能力。 强化属地责任,推进综合防控、联防联控,有效遏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危害。 一是加强疫情监测调查。 完善监测体系,在高风险区加密布点,加快监测工具换代升级,构建覆盖全市的植物疫情监测网络。强化监测网点管理,明确监测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完善监测标准,加大督查力度,提升植物疫情监测能力和水平。规范疫情信息报送,加强数据分析,提升植物疫情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二是推进重大疫情综合治理。 突出重点地区,在疫情重发区、新发区和阻截关键通道建立重大疫情综合治理示范区,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综合治理技术模式,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突出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检疫机构监督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具体实施”的重大疫情防控组织新模式,形成更加有效、更可持续的疫情综合治理机制。 三是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充分发挥重大植物疫情联合监测与防控协作组的作用,针对稻水象甲、红火蚁、柑橘溃疡病等重大植物疫情,组织开展座谈交流、现场观摩、防控指导等多种形式活动,强化信息共享、防控协同、监管联动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力遏制重大植物疫情扩散蔓延。 四是开展联合攻关。 建立健全植物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技术联合研究,提高植物疫情科学防控水平。跟踪收集国外植物疫情发生、防控信息,加强高风险区引进种苗隔离试种、风险分析,降低疫情传入风险。
(七)加强植保法治建设。 一是强化普法宣传。 组织开展全市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植物检疫法规、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植物检疫工作、自觉遵守检疫法规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执法监管。 统一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单证编号,启用“全国农业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手段,组织开展植物检疫联合执法专项检查活动,防止染疫种苗流入生产环节。
公开标志:主动公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2月23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