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8月15日,杨骅到贫困户家了解情况。
△8月15日,杨骅将节衣缩食省下的钱买礼品到贫困户家慰问。
△杨骅逝世前一天的笔记。
△杨骅办公桌上的药品和下乡戴的草帽。
△杨骅在金鸡镇傅坝村的办公室兼卧室。
8月21日上午8时20分,忠县安监局帮扶集团驻该县金鸡镇傅坝村扶贫干部杨骅,因过度操劳心脏骤停倒在了脱贫攻坚的一线,人生永远定格在48岁。他的逝世在忠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杨骅帮助的贫困群众提及此事更是泪流满面,他们中的不少人悲痛地说,“太可惜了,为我们背谷子解难题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忠县县委常委、县委农工委书记袁德祥说,杨骅用自己的热血青春,谱写了一曲扶贫工作的无悔赞歌;用自己的赤诚忠心,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一心扶贫的他倒在了一线
△杨骅遗像
8月27日,记者驱车行进4个多小时,从主城出发,来到偏僻的金鸡镇傅坝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廷虎告诉记者,8月21日7点多,杨骅曾三次打电话给他,叫他喊村干部尽量早点到村委会办公室,商量入户督促危房改造的事,大家到办公室后,正在商议时,杨骅突然间大汗淋漓,感觉身体不适。
“我们催促他赶紧去换衣服,再一起去看医生,等了好一会儿,他还没出来,我就去他房间,结果看到他仰躺在床上,脸色发白……”陈廷虎说。
此后的十几分钟之内,陈廷虎喊来附近的村民给杨骅揪痧、用针刺手指放血,又联系120急救车赶到。但经抢救无效,杨骅永远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
“杨骅工作认真负责,一直都是今日事要今日毕,不论几点,做完了才肯休息。驻村扶贫时他周一到周五从不回家,每周五傍晚我们一起从村里回县城,都是我们反复催他,常常等他忙到八九点才出发。”与杨骅一起在傅坝村驻村扶贫的忠县安监局干部黄建国说。
在黄建国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村委会二楼的一间小办公室,这间办公室靠进门左侧是杨骅的床,靠窗的位置是杨骅的办公桌,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扶贫资料和法律书籍,在书架里,还有多本记录扶贫事项的日记本。“我们都是写一本扶贫日记,杨骅做事仔细,要把各类事情梳理详细并进行分类,同时写了很多本。”黄建国说。
陈廷虎说,杨骅在蜂水村干了一年多,今年7月初调到傅坝村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时,蜂水村村民不愿意他离开,都到村口哭着送他。他到傅坝村,一个多月几乎跑遍了所有的贫困户家庭,还系统梳理了村里70户这两年已脱贫和未脱贫家庭的情况、帮扶联系人、联系电话、情况变动等,实现一张表格全记录,为此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去世前一晚还在走访贫困户
8月20日,杨骅去世前一天。在与镇村两级干部一起研究多个事项后,下午5点多,杨骅约上陈廷虎,前往五组贫困户张国兴家中,落实D级危房改造的事。按照政策,张国兴家的危房改造可以得到补助资金2.1万元。但拆房和二次搬迁的费用没着落,张国兴不太愿意改造自家的危房。
张国兴说,杨骅当晚又反复劝他住在危房里很危险,一定要想办法搬迁,还给他的帮扶联络人以及安监局领导打电话,希望帮他找点便宜的砖块。
随后,杨骅又前往自己结对帮扶对象、傅坝村三组贫困户杨仲斌家。这是杨骅今年7月初到傅坝村后,第3次到杨仲斌家。这几天,正是傅坝村稻谷收割的时候,杨骅帮手部伤残的杨仲斌背完谷子,提出自己掏钱给他们家买鸡苗喂养。
当天晚上,杨骅特意留在杨仲斌家吃晚饭。杨仲斌的大女儿杨梅今年考上大学,小女儿杨琼即将读初一。杨骅给两姐妹讲人生,叮嘱她们好好读书,将来撑起家庭,为社会作贡献。
杨骅手机的通话记录等显示,当晚10点多,他还在给其他贫困户打电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为困难群众服务,杨骅从不在时间上“讨价还价”,他热情饱满,随时准备接听困难群众的来电。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写到:“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
蜂水村一组贫困户蒋道华,杨骅引导他多种土豆、南瓜等山地蔬菜,还为其寻找销路,今年5月,杨骅帮助蒋道华销售土豆250公斤;傅坝村五组贫困户陈义国,妻子腿脚受伤后家庭因病致贫,杨骅了解情况后,介绍陈义国到金鸡镇东干渠务工,每天能挣120元。
“杨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工作的热爱。”陈廷虎举例说,傅坝村里的“四好公路”建设项目获批后,为了抢抓进度,杨骅每天早上6点半就和村干部一路出发,到野外搞测量,顶着烈日撑杆扯皮尺、撒石灰放线。
长期吃素却为困难群众送油送肉
在不少亲友和同事的印象中,杨骅是一个节俭至极的人,有时还被戏称为“节俭哥”。
“他长期吃素面、吃馒头,身上只穿二三十元的网购衣服。”杨骅的妹妹杨琴哭着说,哥哥月工资三千多,要养两个儿子,还要帮助贫困群众,他从来不计较个人生活质量,考虑的都是别人。
陈廷虎也发现这个城里来的驻村干部非常节俭,“他就带了两件廉价的上衣,轮换着穿,经常不开荤,一问就是吃的馒头、素面。”
记者在杨骅办公室的床上看到,被子和枕头由于使用太久,都已破损起毛,而床下只有一双黄色的凉拖鞋。
“他对自己节省得有些苛刻,吃碗牛肉面都舍不得,还常常教育娃儿要艰苦朴素,却经常为贫困户送油、送肉。”杨骅的妻子李正琼说,8月20日清晨最后一次离家时,杨骅取了1000元,买了肉和水果,订了鸡苗,说是回村给贫困户送去。
“他自学电脑维修,谁家电脑坏了,不管多晚都找他,他修了回来还要跟踪情况问别人用得怎么样,不行了再跑去修。”杨琴说,当年杨骅调到行政服务大厅工作时整个大厅的电脑维护都是找他,后来安监局也是,下到扶贫村也是,从不找别人收一分钱。
“单位派他到县行政中心取、交文件,他从来不坐出租车,虽然只需5元的出租车费,也完全可以由单位报销,但他舍不得,总是走着去。”曾在县安监局工作的县纪委派驻县委宣传部纪检组组长刘统山说:“领导交办的急事,哪怕再晚,他在办公室干个通宵也要搞出来,太晚了就睡在办公室,一个单位的办公室有杨骅这样的同志,没有不放心的。”
不忘初心传承好家风
△杨骅的儿子安慰妈妈说“爸爸走了,还有我们照顾您呢”。
很多同事、朋友并不知道,这个穿廉价衣服、吃素面馒头的杨骅,其父是原忠县副县长。
“杨骅为人诚恳低调,他去世后,我们才知道他是退休副县长的儿子,他一身正气,总是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重和学习。”金鸡镇扶贫工作队队员钟华琼说。
一位熟悉杨骅的朋友说,杨骅从不利用父亲的影响谋私利,48岁了才是个副主任科员,妻子在公交车上做临时工,大儿子待业,二儿子今年考上的大学,住房只有70多个平方米,一家人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忠诚的共产党员,杨骅的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为了农村发展回忠县农村当书记,一次在带头劳动时累得大口吐血后身亡;我也是出身农村,从乡镇、大区到局里、县政府工作;杨骅在粮食局、交通局、农机局都干过,都是基层岗位,即使早些年扛粮袋,也无怨言。”杨骅的父亲杨志刚告诉记者,他一直教育杨骅要不忘初心、抵制各类诱惑,为党的事业、为服务人民群众奋斗终身。
“每次喊杨骅来看我们,他都说工作忙,一打电话来,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扶贫工作和农村问题。”杨志刚告诉记者,原本杨骅答应8月18日休息的时候来看他们,结果他要到单位值周末夜班就没有来,“我理解他,扶贫工作要推进,安监工作也放不下。”
“杨骅每周五很晚才回家,周六周日又经常加班,为了等他,我们把每周五的晚饭时间定在晚上10点,但他总是说‘你们先吃,我等一下就到’。”李正琼说,由于她早上4点就要上班,丈夫也是长期加班,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一顿团圆饭。
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是杨骅发在朋友圈里的座右铭。
“他连续5年被重庆市安监局评为安全生产统计先进个人。”忠县安监局负责人介绍,2010年杨骅调入县安监局,被安排在办公室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收发文件、档案管理、流程追踪、情况上报、生产统计等最平凡却又非常繁琐的事情。在长达8年的办公室工作中,他总是埋头苦干,从不擅自离岗和请假,连续5年放弃公休假。
他曾奋斗过的金鸡镇农村,扶贫工作也有了显著的成效。据了解,蜂水村63个贫困户,截至目前,只有6户10人没脱贫,村里5个脱贫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并经过市级验收;傅坝村目前只有5户14人没脱贫,8公里长的公路扩宽项目顺利推进。
“杨骅同志的赤子之心、高尚品德、优良作风、扶贫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忠县县委常委、县委农工委书记袁德祥表示,要学习他把“岗位当家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学习他把“工作当事业”,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积极向上;学习他把“奉献当快乐”,甘于付出、乐于助人、无悔人生。
■记者手记
总有一种平凡让我们泪流满面
有的人,一辈子身在基层,却坚守理想,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
有的人,一生中力量卑微,却不忘初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乡亲的心。
时代也许不会记住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但总有一种平凡会让我们泪流满面。
杨骅就是万千小人物中的一个,这个以“今日事今日毕”为工作原则的中年人,并未因位卑权轻而放弃对理想的坚守、对工作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他的驻村办公室到他的家,我们看到了一个艰苦朴素、工作勤勉、乐于助人的杨骅,看到了一个不谋私利、不计得失、亏欠家人的杨骅,更看到了一个平凡至极却令人感动至深的杨骅。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句杨骅生前喜欢的话告诫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想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成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毕竟幸福是奋斗得来的。
(本文提及部分人名为化名)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张军兴 张瀚祥 摄影 钟志兵 通讯员 李晓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