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多页文艺家手稿因雨浸受损 他花50万进行司法鉴定
庹纯双馆长展示著名摄影艺术家吕厚民的手写简历。 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艺术家“损坏蛋"手写的简历。
歌手蔡国庆亲笔手写的简历。
著名作家马识途用电脑打印的个人简历。
昨日,本应是庹纯双当原告的案子开庭的日子,但他被告知,庭审再次被延期。
拿着一份司法鉴定报告,庹纯双原本觉得,此事应该有一个结果了。但现在看起来,还得等一等。
2013年6月30日夜,一场暴雨突袭铜梁。保存在铜梁庹氏书画艺术馆底楼库房的一千多页《中国文艺家传集》书稿,因雨水浸透,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些文艺家的原始书稿,大多是文艺家们亲笔书写于上世纪90年代初,距今已20多年,其中相当部分文艺家已经去世。
艺术馆方认为暴雨前在楼顶施工的深圳凯铭电气照明公司,与原始书稿受损有直接关系。双方协商未果,走上司法诉讼程序。
庹纯双的代理律师冉星志说,关于书稿类藏品的民事诉讼,在我市范围内尚属首次。
为立传者立传
庹纯双出名是因为书法,还有他独创的庹氏回米格。同时,他还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木匾”的代表性传承人。
上世纪90年代,国学泰斗季羡林称赞庹氏回米格“揭开了汉字书写的神秘面纱”、“破解了汉字书写千古难题”。
2001年,庹纯双创办了重庆首个私人书画馆——重庆庹氏书画艺术馆。
但除了书法和回米格,庹纯双还和好友一起,做过一件为中国文艺家立传的事情。
1988年,庹纯双跟爱好文学的好友蒋往两人花费2年多时间,出版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集》(250万字)。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占祥为书作序:为立传者立传。
虽然得到了肯定,但庹纯双和蒋往仍觉得档次不够,影响力不够。于是准备再编撰一套升级版的《中国文艺家传集》(1-4部)。
“当时我们都只有30岁出头,年纪小,不敢去和大家见面,只好用书信的方式来往。”庹纯双说,这也是当时最便捷的交流方式。
他们向全国3万多文艺家发出了征稿函。“必须是本人亲笔书写,同时加盖单位鲜章。经过筛选,最终13047名文艺家入编。”庹纯双说,入编者绝大多数都是国家级的,极个别是优秀的省级文艺家。“这其中就包括了庄奴、铁凝、马识途、贾平凹、张抗抗、蔡国庆等人。”
过半入编者逝世
1993年,《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一部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三部也陆续出版。共发行3000册,无再版。冰心题辞盛赞“《中国文艺家传集》是一本了解中国文艺的好书”。
2015年3月9日凌晨,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在京去世,享年88岁。这是《中国文艺家传集》入编者中,新近离世的一位。在庹纯双的临时仓库,我们见到了抢救出来的吕厚民的亲笔手稿(1992年4月8号):“1961年至1964年专职担任毛泽东的随身记者……拍摄的《毛泽东打乒乓球》、《毛泽东在庐山》、《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作品在国内外众多报刊发表。”
“入编的文艺家,有一半都过世了。”庹纯双感慨万分,对他而言,保存好这些艺术家的手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1年,重庆庹氏书画艺术馆成立,艺术馆位于铜梁县博物馆的底层。这批原始手稿,也被存放在底层的文物仓库中。艺术馆的员工都清楚,庹纯双把这批手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在被抢救出来的手稿中,马识途先生的作品与众不同,竟然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庹纯双解释说,马老先生是国内最早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为了体现自己的风格,所以寄来了这篇珍贵的打印稿。
暴雨夜袭手稿受损
2013年6月30日深夜的那场暴雨,让庹纯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上午10点,“一打开仓库的门,地面全是积水。”庹纯双大惊失色,立即展开抢救,并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看着那一卷卷被水浸透的手稿,庹纯双近乎崩溃。除了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参与抢救的还有一些当时在博物馆顶楼安装灯饰的工人。后来经过调查,正是承接灯饰安装工程的工人,未及时清理灯饰外包装塑料纸,导致30号夜大雨时这些塑料纸堵塞了下水道,最终水漫库房。
“他们不承认是他们的过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庹纯双仍然气愤不已,“他们根本不觉得这些手稿有我说的那么重要,不认可也不担责。”
事后,对方从同情的角度愿意支付10万元。庹纯双断然拒绝,“我要的是尊重,特别是对这批手稿的尊重!”
因为一起受损的还有几十块匾额,庹纯双与律师商量后,决定分2次起诉深圳市凯铭电气照明有限公司。
2014年3月20日,铜梁县人民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匾额损失费651117元。“判决后,对方也没有上诉,很快就赔付了。”
紧接着,4月21号,庹纯双再次起诉,要求对方赔偿受损的手稿。这场官司一打就是一年。
司法鉴定价值近千万
这场官司耗时这么长的主要原因,是对这批受损手稿的鉴定和评估。
前一个案件中,对受损匾额进行评估的是重庆东方文物鉴定有限公司,其鉴定结果得到了法庭的支持及原被告的认可。
代理律师冉星志说,关于手稿的鉴定,被告方提出必须更换一家鉴定公司。铜梁县法院经请示市高院,发现市内暂无第三方鉴定机构。于是,寻找有资质可对手稿进行鉴定评估的公司成了一个难题。
“我们最终选了四川衡平司法鉴定所。关于书稿类藏品的民事诉讼,在我市范围内还是第一次。”冉星志说,鉴定费后来追加到了50万。
去年8月开始,四川衡平司法鉴定所的工作人员开始对受损的手稿进行鉴定。耗时半年时间,直到今年2月28日,终于出具了鉴定报告书。
四川衡平司法鉴定所主任王小玲说,此次司法资产鉴定,是由铜梁县人民法院委托进行的。鉴定报告书这样写到:受损涉及445人(国家级393人,省级52人)。本次鉴定定义为重度受损的221页,中度受损的167页,轻度受损的716页。手稿整体价值约为9096076元,因手稿受损造成价值受损约为2183058元。
在报告书后附上的受损手稿照片上可以看到,部分受损手稿的字迹已完全看不清了。
被告方喊赔不起
面对高达200多万的损失鉴定,真正的被告,灯饰项目的承包方负责人冯妍,表示难以接受。
对于当年在施工时给艺术院造成的损失,她表示遗憾。因此,去年3月,关于受损匾额的诉讼宣判后,她立即支付了赔偿金。“没想到,马上又起诉手稿的损失。”冯妍担心,接下来会不会还有其他的诉讼。
经与律师商量后,冯妍认为手稿的损失鉴定存在争议,即便法院按照这个结果宣判,他们也会考虑上诉。“合同额才570万。已经赔了七十几万(鉴定费、诉讼费等),再来200多万,真的赔不起了。”
但作为原告的庹纯双,却认为鉴定所对这批手稿的价值,评估过于保守了。同时,他也表示,走诉讼程序是对方“逼”的,“如果出了事,勇于承担责任,说不定当时赔偿100万,我也会同意。”
对这批20多年前的文艺家手稿,铜梁县法院会做出怎样的判决呢?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事。
重庆晨报深度报道记者 肖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