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20年看遍人间冷暖,他参与侦办的案子被拍成电影
▲樊劲松。 本文图片均由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供图
澎湃新闻消息,“打拐”20年,樊劲松见证了拐卖案件案发率大幅下降,同时,他越来越感到,社会各界应更加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
樊劲松告诉澎湃新闻,他们接到的绝大部分涉及儿童走失或失联的报警,最后查明并非拐卖,而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儿童离家出走或发生意外。
20年里,樊劲松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各地,累计参与侦破涉拐案件300余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人,解救被拐骗拐卖妇女儿童等400余人。
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获评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2月10日,第二届全国公安“百佳刑警”评选结果出炉,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拐卖案件侦查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当选。
▲2014年9月27日,樊劲松送被拐到重庆16年的孩子回到贵州习水老家与父母团圆。图为相见时孩子母亲感谢民警。
12月14日,刚从北京出差返渝两三天的樊劲松已投入到两名走失儿童的寻找工作中。像这样的“连轴转”,在樊劲松的“打拐”生涯中再正常不过。
今年48岁的樊劲松于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2000年转战至“打拐”战线。也正是在这一年,樊劲松的儿子出生。父亲与民警的双重身份,让樊劲松对“打拐”这项事业有了更高的使命感。他深知,每一条涉拐线索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骨肉分离之痛与无限思念之苦。
从2009年开始,公安部门开展了全国打拐专项行动,樊劲松牵头侦办了公安部督办的24起重大拐卖案件。他参与侦办的案件,有的被改编搬上了银幕。
2015年,刘德华主演的“打拐”题材电影《失孤》上映。“影片中,除了雷泽宽的故事原型,其他的案例,都是我们办理的。”樊劲松说,电影中井柏然饰演的角色原型,其实是重庆市巫溪县的一名女子。刘晓宇(化名)5岁大的时候,被人掳走。在刘晓宇的记忆中,竹林和吊桥是仅存的对家的印象。20多年后,刘晓宇联系了志愿者,希望寻找亲生父母。
仅凭着竹林和吊桥这两个元素,樊劲松和同事详细分析了具备这些特点的区域,最终将排查方向定在了渝东北。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查,民警在巫溪找到了类似的场景。经过询问,当地果然有一家人在多年以前走丢了一个女孩。最终,经过DNA验证,刘晓宇和家人比对成功,找到了父母。认亲那一天,母女俩抱头痛哭,令人动容。
这样的场景,贯穿樊劲松的“打拐”生涯:2011年11月3日,南川区一刚出生的婴儿被盗,樊劲松经连续5天工作,亲自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安全解救被拐婴儿;2014年国庆前,樊劲松帮助被拐至重庆16年的男子漆将来回到贵州父母家;2015年春节,他又帮助被拐至福建35年的黄良山找到了重庆潼南的亲人,让其89岁的老母亲天伦重圆……
亲历这么多分离和重逢,樊劲松也看遍了“人间冷暖”:有些与父母相认后相处得很融洽,有些相认后就再也没见过面,有些则嫌弃或埋怨亲生母亲,对亲生父母很排斥,有些父母找到孩子时,孩子已离开了人世……
樊劲松说,遗弃、拐卖,并不是找到就能抚平的伤痕。
▲2020年8月,樊劲松(左一)与被解救的婴儿。
涉拐案件在重庆几乎绝迹
今年5月,公安部刑事侦查副局长龚志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行盗抢儿童案件案发量每年不足20起,基本全部能侦破。盗抢儿童的犯罪降下来了,自生自卖现象还时有发生,打击难度较大。
樊劲松告诉澎湃新闻,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在重庆几乎绝迹,但他始终未敢掉以轻心。
今年7月,樊劲松获取一条线索:有人通过网络贩婴,并将在重庆进行交易。此外,该案疑有医院人员参与,可能是条产业链。
鉴于案情重大,重庆市公安局立即组成了由刑侦总队和渝北区分局民警组成的联合专案组展开调查。
经过数日调查,专案组民警查清了事实,并将25岁的犯罪嫌疑人赵军(化名)抓获归案。原来,赵军发现有个别家长不想要孩子或者无条件抚养孩子,也有家长一直想抱养一个孩子,便萌生出了为双方“搭桥牵线”、从中赚取中介费的想法。
比如,赵军获悉湖北籍女子吴晓月(化名)无能力抚养孩子、打算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后,与吴晓月取得联系,谎称自己想收养。在“买家”面前,赵军却又谎称吴晓月是他老婆,两人未结婚,没有条件抚养,想给孩子找个好人家。
8月初,吴晓月的女儿出生。赵军不断联系买家,最终“物色”到一对来自四川成都的买家。买家是失独家庭,夫妻俩年龄较大,已无生育能力,所以一直想抚养一个孩子。夫妻俩接孩子时给了赵军4万元感谢费,等赵军办好出生证后,夫妻俩再支付4万元尾款。
经专案组调查,涉事医院并无任何医生参与到此事件中,甚至无医护人员与赵军有过通话记录或微信聊天记录,赵军此前声称与医院有合作也是谎言。目前,赵军因涉嫌拐卖儿童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樊劲松进校园开展反拐宣传活动。
呼吁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樊劲松介绍,目前儿童失踪,往往是以家庭矛盾、离家出走为主。
樊劲松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儿童失踪失联警情后发现,儿童失踪失联绝大部分不是因为被拐卖拐骗,而是与父母发生矛盾离家出走或者迷路等原因造成的。
公安部开发的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樊劲松的说法:截至2020年12月11日,平台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4670条,找回4586名儿童,找回率为98.2%。其中解救58名,溺水等意外死亡235名,离家出走2910名,迷路558名,到同学家外出玩耍323名,其他家庭纠纷等原因446名,遇害56名,未找回84名。
“比如,家长不注重教育方式,骂了或者打了孩子,孩子心理上无法承受,或者正处于叛逆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这些情况很多很多。”樊劲松说,孩子离家出走后,家长就来报案,有些家长还好,能向民警说明真实情况,而有些家长刻意隐瞒,一定程度上也给民警寻找失联儿童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樊劲松介绍,有的孩子自己坐错了车,不知道向公交车驾驶员或地铁工作人员求助,“我们办过一起这样的,花了很大的功夫去找(孩子),结果他一直在坐地铁,从一个区到另外一个区。”
更有甚者,有的家长打麻将或者去参加聚会,把孩子扔到一边,有的运气好没发生意外找到了,有的发生了意外,比如掉到河里溺水身亡。
樊劲松向记者介绍了一则最新案例:12月13日傍晚,重庆10岁的小学生小浩(化名)在跟母亲回家的路上走失。在民警、当地媒体、热心市民的寻找下,小浩于16日下午在距家约40公里车程的地方被找到。走失期间,小浩只吃了两顿饭。据了解,小浩走失前曾遭到母亲训斥。小浩的母亲表示以后会注意教育方式,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对孩子急躁。
樊劲松说,一旦接到儿童失联失踪的警情,警方会立即启动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调动一切警力,尽全力去寻找。但要防止儿童失踪失联,还要从源头做起,仅仅依靠公安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学校、社会各界,都要多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注意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新的特点,樊劲松牵头制定了《重庆市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规定(试行)》《重庆市公安局挂牌督办拐卖案件规定(试行)》《重庆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失踪儿童快速反应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针对儿童失踪失联一律立案并按命案机制开展工作,为重庆市打拐防拐工作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在这套机制的指导下,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走失儿童被拐的可能性,拐卖案件发案逐年减少,人员失踪失联通过命案机制开展工作每年还破获命案多起。
此外,樊劲松还开通“回家旅程”微博,强化社会联动,与相关部门合作,按照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建立被拐儿童DNA采集比对绿色通道。开展网络防拐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其先进工作经验还在江西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向全国推广。
原标题:法者|打拐20年看遍人间冷暖,他参与侦办的案子被拍成电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