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下半城这两栋小楼见证抗战外交风云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将启动修缮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背面
渝中下半城总有很多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一砖一瓦、一枝一叶,说不定就能带你来一次“穿越”。
在太平门城墙遗址附近,穿过大树掩映的小巷,位于巴县衙门北侧,紧靠重庆第一座公园——人民公园,就是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即现在渝中区文管所办公地所在。如今,这两栋历经百年风云沧桑的小楼即将启动修缮。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修缮效果图
百年小楼曾经是巴县议会旧址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安静小院隐于绿荫中
站在人民公园往下看,在一片高楼之中,两栋并排的二层小楼显得与众不同,青砖瓦面四坡水构造形式,四周外廊相连,小院里的水池和连廊有点江南小院的风格,小楼上的拱券造型又带几分西洋风,整个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会让你忘却与公园一路之隔的解放碑繁华。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这栋中西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距今近百年。“这两栋楼最开始不是国民政府外交部,在国民政府西迁前曾是巴县议会和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办公地点以及重庆高中旧址。”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背面,宁静小院隐于绿荫中
离此处400米远即是二府衙杨闇公领导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上述负责人介绍,当时杨闇公经常在这两地往来,作为中共重庆地委书记、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常委的杨闇公,曾在1号楼2楼右边第一间房内办公。而2号楼在1929年,黄埔军校学生梁伯隆曾在此创办重庆高中,作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重庆直接办的三个学校(重庆公学、中法学校、重庆高中)之一。
20年前修缮时发现外交部封条
内部楼梯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后,外交部随之迁渝。1938年至1946年5月期间,因战时各种原因,国民政府外交部曾先后在渝觅设办公房址数处。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人民公园下面还有几栋楼,都是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办公楼,有些作为国民政府外交部招待所之用。不仅如此,解放东路建于1917年的聚兴诚银行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交部也曾借用银行大楼部分作为办公之用,在聚兴诚银行修缮之前,记者曾看见聚兴诚银行旧址门口挂有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文物保护牌。
“确定这里是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是在1997年一次全面修缮时。”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栋楼在建国后一直作为市中区图书馆、文化馆的办公地点所在,1987年、1992年,先后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重庆高中旧址”)。
“在1997年那次修缮时,我们在墙体的夹层里发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封条。”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个线索,专家们经过多年的调查、佐证,确定这里就是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2009年,鉴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复查结论,小楼更名为“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废除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
文物保护牌
这两栋楼曾经接待过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大使,我们无法得知,但是作为抗战外交中心的重要历史见证却毫无疑问。
资料显示,到1943年底,在重庆设立大使、公使馆者有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波兰、比利时、荷兰、挪威、巴西、智利、古巴、捷克斯拉夫、葡萄牙、丹麦、秘鲁、瑞典、瑞士、墨西哥、芬兰等国,另设印度专员公署一处。对外事务增多,外交往来十分频繁。国民政府与各国政府间的外交关系,大都由外交部与各国驻渝外交机构交涉处理。
多处房檐破损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与外国发生的条约关系,包括参加国际公约、修订中外条约共有20多个。”上述负责人介绍,国民政府利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有利国际局势,凭借全民族的英勇抗战和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于1943年1月成功地废除了奴役中国人民达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与诸国重新签订了平等新约。
1943年2月5日下午,7万余山城人民加入了一场欢庆的游行。这场游行,就是为了庆祝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正式宣布废除。“这栋小楼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者。”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英中三国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但是,美英等国在清朝末年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仍未废除。1942年10月9日,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消息从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迅速传遍了全国。
修旧如旧预计年底前完工
斑驳的木栏杆
据介绍,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迄今为止共进行了3次修复,分别是1987年、1997年和2002年。日前,记者走进2号楼2楼,木质楼板发出的“吱、吱”声,让你穿越回那段抗战外交风云。
记者看到,如今这两栋小楼部分木质建材开裂,檐口和屋内望板破损。“就像一位经历沧桑的老者,经过日晒雨淋,这两栋小楼也有很多病害。”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修缮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预计五六月份启动修缮,年底有望竣工。
风化的基石
“将对整个建筑主体进行修缮,修缮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上述负责人表示,比如对屋顶的小青瓦进行修复,治理木质屋梁的蛀虫,对破损的望板、檐口、地板等进行修缮。
多知道点
未来不一样的下半城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区下半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巷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随着2013年渝中区启动下半城建设,一个以解放东西路、长江滨江路为纽带,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为主的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集聚区正在形成。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北侧,是始建于1926年重庆近代首座公园——人民公园,目前公园升级改造已接近尾声。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南侧是重庆老城现存最后一座衙门——巴县衙门,目前巴县衙门已完成保护修缮方案,施工队伍已进场。记者了解到,修缮工作将以原建筑形式、原建筑材料、原建筑工艺为原则。不久的将来,巴县衙门将作为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的一部分,以全新的面貌与市民见面。
与老鼓楼衙署遗址一路之隔,即是老重庆九开八闭老城门之一的太平门及城墙遗址,日前,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墙及城门保护工程已启动修复。据介绍,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墙遗址地处下半城核心区域,文物遗存30余处。该段城墙残长约546米,夯土甃石结构,是重庆古城墙遗址中保存较好的城墙段之一。城墙始建于南宋明初,明代晚期、清代、民国经过多次修补。据介绍,修复工程将于年底完工。未来,市民可在城墙顶部漫步。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何浩 毕克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