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加快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为川渝腹心区“解渴”

04.03.2021  16:1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腹心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将进一步发展,而可利用的水资源捉襟见肘。

十四五”期间,这一难题将如何破局“解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带着“金点子”上会。

长征渠引水工程”并不是一个新词,这是一个具有供水、生态、灌溉等重要作用的跨市、跨省、跨流域的大型引调水工程。

1982年,四川省编制完成了《四川省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报告》,可近年来因多方面原因,原规划的任务要求有了较大变化。2018年12月,四川省启动了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工作。

当前,长征渠引水工程已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专项规划》《西部大开发规划》。

于会文在调研中发现,长征渠引水工程供区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区域,是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设施。供区涉及四川成都、眉山、乐山、内江等7市28县(区),和重庆大足、荣昌、铜梁等15个区及高新区、两江新区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数据显示,供区内的四川、重庆区域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628m³和581m³,均属于“资源性”重度缺水城市,只占全国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规划供水区山丘地形较多,可利用的当地水资源不大,供区内水资源过度开发、生产生活用水严重挤占生态及农业用水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河流开发利用率高达60%,超过国际公认的40%警界线。

于会文表示,长征渠引水工程总干渠规划从四川省雅安市青衣江飞仙关处引水,青衣江流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现状开发利用率仅5.0%,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从青衣江引水,具有水量丰富、水质好、取水口高程较高等优势,在保障下游用水的条件下,规划年平均可引水50亿m³。

为此,他提出建议,请国家有关部委指导督促相关省市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从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角度着手,统筹性思考水网布局,挖掘好水资源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他建议水利部水规总院提供技术支撑,提早介入并加强过程指导,及时组织审查并批准本工程规划,以尽早启动项目可研、加快立项,同时给予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助推项目及早发挥效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