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启程奔赴雪域高原 通过精准施策帮助昌都早日脱贫致富

13.07.2016  16:09


我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抵达西藏昌都   

    7月12日一早,我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启程奔赴雪域高原,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作为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我市派出的首批援藏干部,将如何为昌都建设发展奉献力量?临行前,第八批援藏干部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创新思路   打好脱贫攻坚战

 

    “这是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结构好的援藏队伍。”市人社局副局长、第八批援藏干部服务队领队黎勇介绍,第八批援藏干部总共有71人,平均年龄40.3岁。其中党政干部22人,专技干部49人,包括10名博士和硕士,获高级职称者有17人。

 

    黎勇表示,之前我市对口开展的就业援藏、人才援藏等具体工作都由人社部门负责,但这次从后台服务走到援藏一线,对自己而言不仅是角色转变,更是理念和心态的一次大转换:“不再只是送干部人才进藏或举办重庆招聘会解决昌都劳动力就业,要从全局出发思考布局,创新思路助力昌都打好脱贫攻坚战。”

 

    黎勇专门了解了当前昌都的经济发展情况——目前昌都人均GDP为1.8万元,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仅7311元,离实现小康还有差距。他表示,援藏干部将围绕产业援藏、教育援藏、经济援藏、就业援藏、干部人才援藏、科技援藏“六位一体”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式扶贫、就业式扶贫和搬迁式扶贫,通过精准施策帮助昌都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我们将进一步树立科学援藏理念,努力把单一援藏模式转变为互利互惠共赢的援藏模式。”黎勇表示,援藏干部不仅要把重庆的资金、项目、技术带进去,还要把昌都的优势资源带出来。比如前藏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类乌齐被誉为西藏“小瑞士”,芒康地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腹心地带:“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都有待好好挖掘,打造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授人以渔 补齐发展“短板”

 

    46岁的綦江区公路局副局长蔡久林将赴类乌齐县交通运输局工作。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和参加过援藏工作的交通系统“前辈”交流,并大量收集昌都交通情况,积极做好案头工作。

 

    蔡久林说,目前綦江区的道路已辐射到农村各个角落,道路密度达到了2公里/平方公里以上,而调查显示昌都市的道路密度还不到0.12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昌都地理条件复杂,道路建设难度大,加上气候条件的特殊性,技术力量配备一直跟不上道路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地区发展的后腿:“我在交通建设领域干了20多年,希望能把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经验传授推广给昌都的技术干部,通过‘授人以渔’补齐发展‘短板’。”

 

    不仅仅是蔡久林,第八批援藏干部中还有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市农科院副院长、第八批援藏干部工作队副领队蔡家林,荣昌区农委副主任罗雄,合川区规划局副局长刘海波和潼南区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全真六等等。他们都表示,将整合各自所在单位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服务,完成一批合作援建的典范项目,不断完善昌都发展的“造血”功能,提升昌都的发展后劲。

 

    组团援藏   聚力改善民生

 

    第八批援藏干部中,有18人来自我市卫生系统“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这也是我市自去年8月以来,第二次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

 

    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首批15名“组团式”医疗援藏干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凸显了“组团式”援藏的规模效应,全面提升了昌都市人民医院诊疗服务水平,得到了中组部表彰。去年以来昌都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人次、住院病人人次皆同比增长10%,有力改善了地区民生。今年的“组团式”医疗援藏,将进一步抓好全力救死扶伤、开展科学研究和帮带培养人才等重点,促进当地医疗条件持续改善。

 

    多名医疗援藏干部表示,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解决好当地疾控难、地方病多、缺医少药等问题,努力提升昌都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

 

    据了解,一个月后,我市还将委派50名“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前往昌都,为当地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希望之才。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