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智慧校园:让农村娃“隔空”共享优质教学
本报记者 匡丽娜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重庆市教育信息化“1125”推进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在重庆蓬勃发展。
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内容 智慧校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
“有的同学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漏掉了其中的两条边,所以这部分同学要重新演算昨天的题目,其他同学选择后面的习题巩固知识点。”6月20日,树人景瑞小学三年级一班正在上数学课,教室里没有黑板、粉笔,学生们被分成七八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拿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听老师讲解昨天的习题。
“课前已将知识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发给学生,教师可以从学生观看视频次数、作答修改次数、作答效果、作答时间等不同维度掌握学生的整体和个体的课前学习情况,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难点、薄弱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路径,杜绝‘一刀切’现象,以此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成长。”这位数学老师说。
“不仅是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实施的‘e兰’智慧学习模式试图从智慧环境、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评价四个方面着力,探索推动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树人景瑞小学校长李华称,“教育信息化绝不是简单的教育+科技,不是片面追求高大上的装备升级,而是真正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育评价的变革,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山里的孩子共享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 重庆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98.9%
“老师不仅教我们唱歌,还教我们如何欣赏民族音乐,这让我们大开眼界。”6月19日,大足区城南远见爱心村小二年级的音乐课堂上,教室里的一块电子白板打破了时空阻隔,让孩子们和城区里的大足实验二小的学生共处同样的课堂。
“重庆集大城市、大山区、大农村、大库区于一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市教委相相关负责人称,目前,重庆市已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为“渝教云”提供了稳定的物理支撑环境。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达95.8%,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98.9%,中小学专任教师基本实现笔记本电脑人手一台,学生学习终端配备水平明显提高。
我市还出台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开展了智慧校园建设宣讲培训,确保农村地区、薄弱学校不成盲区,让山里的孩子共享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
一个“云”一张“网”两个平台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想听哈佛大学的国际金融讲座,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办到;想就学习中的一个疑问请教名师,只需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请求,就可以连线相关专家……如今,在我市大部分高校,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融入普通学子的学习生活,悄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格局。
“教育信息化远远不止可以选课这样简单,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推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可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可以汇聚海量知识资源。”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提出了教育信息化“1125”建设思路,即采取委托管理,购买云计算服务的方式打造一个“渝教云”;依托已有高校骨干网、区县教育城域网基础网络设施,搭建一张重庆教育宽带网;建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培训、安全、督导、试点应用和机制完善5项配套支撑计划,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