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开启城市建筑“微旅行”(图)
田明在川美“微旅行”时骑自行车 受访者供图
李琳玲(左三)和朋友在川美“微旅行”
2013年,一部由冯唐主演的微电影《城市微旅行》,在网上被播放了上百万次,“微旅行”的概念受到许多文艺青年的追捧。在重庆,有一群特立独行的步调引领者,在周末开启了全新的休闲方式:城市建筑“微旅行”。
昨日中午12点,记者在石桥铺渝州路,面对面采访了其中三位核心成员李琳玲、田明、李智,揭秘他们“非一般”的旅行。田明,28岁,河南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半年前来重庆从事建筑工作,是城市建筑“微旅行”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微旅行”就是要和建筑谈一场恋爱,包含相知、相识、相恋几个阶段。
“我们平时常在网上提前预告每次的旅行活动,分享旅行的心得,吸引了不少网友,加入到其中。”田明说,目前团队里活跃的有5个人,都是80后和90后,几乎都是从事和建筑相关的工作,“第一季‘微旅行’,是从1月18日到2月1日,去了三个地方,分别是谢家湾、川美虎溪校区、重庆图书馆”。
24岁、家住渝中区石油路的李琳玲,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她表示,工作日大家会在QQ上,一起讨论旅行的目的地,每周三公示活动内容,并陆续共享一些相关资料,如当地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图,作为前期调研。
“我们一般是周日上午10点出发,搭乘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到旅游地,然后下午4点钟返回。”李琳玲津津有味地说,实地体验时,大家会先从建筑的周边看起,观察建筑周围的交通、环境,再拿出手机里的图纸,对照着看建筑的外形,然后进入后再分析它的功能布局、体验空间感受,并观察建筑内人群是如何使用设施等,“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都是边走边讨论”。)
90后李智是合川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她说,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拍照,这个不同于一般的“到此一游”,而是拍大量的建筑细节图,作为留言,“即使是去过的地方,再去也有新的感悟,甚至还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建筑”。
田明坦言,第一次旅行完了,还写了一篇500多字的旅行总结,第三次完了之后,徒手画了整个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的建筑平面图,“我想当一个观察者,也喜欢行走,想通过交流、总结来认识这个城市与建筑”。
“重庆图书馆,给我们的印象很深。”田明说,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也让人嗅到了重庆的艺术气息。李琳玲告诉记者,在她们“微旅行”的过程中,还惊喜地发现位于谢家湾的一栋商业建筑,展现了重庆的地形特点,其休闲的生活区神似临江吊脚楼,空中宽窄效仿蜀中民居,形成了重庆“上半城”和“下半城”的特色。
链接
“微旅行”是什么?
田明说,“微旅行”就是,在居住的城市,选定若干绝佳去处,展开长则数天、短则半日的旅程。田明还表示,由于自身工作关系,到重庆后将“微旅行”改良成以建筑为主题。李琳玲说,“虽然‘微旅行’的目的地,都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城市,欣赏的建筑也许是我们曾经看过的,但却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李智则表示,“微旅行”不用占用太多时间,对于周末来说是很好的休闲方式,对舒缓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