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当快乐“新农人”

05.02.2019  08:46

  2月4日,蒋平向记者介绍祝家坝村民小组的产业发展情况。记者 颜安 摄

  2月4日,戊戌狗年最后一天,天气晴好。这一天正好是立春,天刚蒙蒙亮,记者便驱车出发,前往永川区仙龙镇太平桥村祝家坝小组,采访一位快乐的“新农人”。

  刚一下车,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蒋平便迎了上来。圆脸、个头不高,但看上去十分干练、精神——或许正是凭着这一股子干劲儿,今年26岁的蒋平恁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带着对泥土的感情,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我是全村同龄人中,唯一留在村里干农活的年轻人!

  “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还是边走边聊吧。”记者提议。

  乡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农房整齐划一的外立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加之阡陌交织,流水潺潺,让人神清气爽。

  “其实,大学毕业后我的首选还是留在城里。”走在乡间小道上,蒋平打开了话匣子。2014年,蒋平毕业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便在主城一家设计公司找到了工作。设计师的工作并不轻松,刚毕业的蒋平既要上街做推广,又要沉下心来画图纸,加班到半夜是常有的事,好在月薪也能达到六七千元。

  2015年春节,蒋平回家过年,发现农村的变化显著,村里水电气三通、道路四通八达,很多家庭都有了小车。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里的人气却不旺,几乎每户人家都是老人留守,不少良田就此闲置。

  “能不能把这些地利用起来呢?”蒋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蒋显明。

  “你有这个想法很好,如果你愿意回来干一番事业,家里大力支持,但就是你自己要想好,要干就得干到底。”父亲蒋显明拍着他的肩膀说。蒋显明是永川区的乡贤评理员,也是祝家坝村民小组的组长,看着良田闲置,他很是心疼,如今儿子提了想法,他求之不得。

  说干就干。当年春节后,蒋平就把城里的工作辞了,准备返乡大干一场。他告诉记者:“我是村里同龄人中,唯一留在村里干农活的年轻人!

   推动“全组合一社”,带领村民一起干

  回村怎么干?

  “最好当然是形成规模效应。”蒋平说,祝家坝小组共有42户人,306亩地,如果能把这些地都集中起来,种上柑橘,那对大家都会有好处。

  但老辈子们当时不相信这个毛头小子,“你连锄头都没拿过,啷个会种柑橘呢?

  关键时刻,蒋显明出面帮儿子做了担保:“年轻人想闯,我们就应该给他们机会,你们信不过他,还信不过我?

  就这样,蒋平顺利地将全组土地都流转到了自己注册成立的永川区蒋平柑橘种植股份合作社里,形成了“全组合一社”合作社模式,带领村民一起干。

  “全组合一社”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方式,农民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有300元保底,待合作社有收益后,收益的50%归业主、50%分红给村民。

  合作社的306亩地全部种上了各种品种的柑橘,并套种了油菜、豇豆、辣椒等。2017年,合作社依靠套种的蔬菜,有了10多万元收入,当年底便进行了分红。前两天,合作社又拿出了去年的一半利润12万元用作分红,平均每户分到了近3000元。

  “我们老两口过去就指着点农村养老金过日子,两人加一块一年才3000多,现在光是每年的务工工钱就有万把块了,再加上分红,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啊,还是年轻人脑壳灵光。”68岁的村民王孝财碰见记者采访,在一旁忍不住夸。

  “我有了3年多的经验积累,今后将踏上农旅融合之路!

  蒋平个子不高,志气却不小。他说,“我有了3年多的经验积累,今后将踏上农旅融合之路!”2019年,他准备在当地修建一个农产品展销大厅,供城里人到祝家坝参观体验,而今,已有南坪的一户商家上门商谈合作事宜。

  每年9月沙糖橘成熟、10月爱媛上市、11月是卡拉卡拉、12月至次年4月则是沃柑的采摘期……眼下,在蒋平和父亲的努力下,祝家坝小组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年有看头,月月有果摘”。

  按照蒋平的初步测算,种下的各种柑橘大部分在今年可以试挂果,到2020年则进入盛产期,按每亩3500斤、每斤2元计算,306亩地的产值将达到200万元左右,届时给乡亲们提供的分红就更多。

  “但我们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种植。”蒋平说,乡村的产业要想蓬勃兴旺,一定要与旅游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合作社种植了油菜花、荷花等,美化了村里环境。

  今年,蒋平想干两件大事,一是动员社员们改造房屋,以备接待游客之用;二是新建一个接待中心,让游客有一个歇脚、吃饭的地方。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要留住“知识青年

  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与儿童。但是,随着一系列惠农、富农、助农政策的铺开,这样的情况正逐渐发生转变。

  蒋平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蒋平选择返乡创业,不是因为在城里“”不下去了,而是因为农村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在村里如鱼得水,干得有声有色。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得住青年人才。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需要这些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青年回归乡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会在农村这片热土展现,他们的素质会在农村这片热土继续提升。有了这样一群人,乡村振兴之路会越发宽广,扶贫脱贫会越发精准有效,农民的获得感也会越来越多。

  留住年轻人,产业兴旺是基础,相关的政策应该给够给足,让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留得下来,使乡村成为优秀年轻人展示才华、实现理想的大舞台!(张国勇)

编辑: 李相博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