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的发展理念 开创新的发展实践 推动我市“十三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9.12.2015  11:59
—— 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孙政才
    这次全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6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刚才在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黄奇帆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我重点就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大的方面,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长11%左右,符合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二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0%以上;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2%。三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持续推进去年确定的25项重点改革专项和133项重要改革任务基础上,今年着力实施24项重点改革专项和81项重要改革任务,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服务贸易加速发展,开放平台不断增加,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四是民生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约70万人,25件重点民生实事顺利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11%。五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到市信访、集访件次分别下降19.7%、7%,抢劫、抢夺案件分别下降20%、17.9%,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6%、9.1%,八类暴力犯罪案件下降3.8%,房地产、金融、政府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防范和化解,等等。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下行压力加大、各类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应当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的环境可能比今年更复杂,困难可能更大,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但从全局看、从中长期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对面临的形势要辩证看待,妥善应对。
  我们既要看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困难可能更为突出,也要看到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快积聚。当前,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全球看,总需求收缩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经济趋势性放缓还在延续。我市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经济下行压力会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中困难和矛盾增多。但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消费业态迅速增长,新兴市场主体加速涌现,新的发展势能和动力也正加速形成,中长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此,我们既要正视问题、防范化解好风险,也要保持定力、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增强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既要看到经济运行走势分化、变数增多,也要看到经济转型升级态势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走势分化包括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分化,这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个明显态势。总体而言,我市情况相对好一些,但分化的特征仍不同程度地呈现。从区域看,各功能区域、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有快有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包袱有轻有重,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有大有小;从城乡看,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仍然比较艰苦;从企业看,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特色、结构调整不及时的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等等。经济运行走势分化,本质上是结构调整逐步深化的过程,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过程,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把握得不好,就可能在这一轮调整中掉队,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把握得好,就能够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
  目前,我市经济转型显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性变化,比如,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显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品牌价值、重视创新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等等。我们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既要看到破瓶颈、补短板、防风险任务繁重,也要看到有利于形成发展新优势的机遇也不少。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我市脱贫攻坚、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等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短板依然明显,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基础设施瓶颈依然突出,发展动力转换接续存在多重制约,房地产、金融、政府性债务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些领域的风险如果管控不好,容易积聚交织、集中暴露,加大改革发展稳定压力。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机遇,比如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部署,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和拓展等,有利于我市拓展发展新空间,高效率配置资源,加快培育形成发展新优势。对此,我们要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变机遇为实际发展成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市委反复强调,在把握大势上要有全局眼光,做到举重若轻,有定力、不慌神;在工作推动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举轻若重,不大意、不懈怠。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坚持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正视难点、看到亮点,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准确把握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思路
  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有效供给、去无效供给、降企业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重大改革专项。要在明确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基础上,科学把握以下六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最重要的形势、最大的逻辑。科学谋划和推进我市“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关键要把握好这个大势,切实解决“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分析了新常态的特征和“九个趋势性变化”,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十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我们在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上强调了“八个辩证看待”。这“八个辩证看待”坚持科学、辩证、系统、历史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市适应新常态的新认识新要求,在全市上下取得了共识。新常态是客观存在的,必须主动适应。只有把握好新常态的深刻内涵,才能够积极引领新常态。在工作实践中,不能不顾环境变化,不讲条件,过分陷入“速度情结”“换挡焦虑”。要着眼新常态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更加注重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等等,努力抓住新机遇、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关系发展全局和发展前途的一场深刻变革,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发展理论的新突破。“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极大地激发新的发展动能。必须深入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辩证统一关系,不断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深化和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载体和平台,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正确的,符合中央精神,符合重庆实际,符合发展规律。要紧紧扭住战略实施中的关键之处和薄弱环节,在深化和拓展上下功夫。着眼于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功能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功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市重点区域板块开发与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供给与需求处于动态均衡。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有需求侧的问题,更主要、更突出的是供给侧问题。我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结构问题,是供给结构难以满足需求结构变化的突出表现。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必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围绕需求结构变化,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转移集聚,减少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供给抑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注重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推动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发力,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新格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将向纵深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将全面展开,要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完善政策配套,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拓展经济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谋划自身发展,以改革的思路、统筹的办法提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效率,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和地区的互利合作,重点在交通、产业、生态等对接上下功夫,促进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对重庆来讲,这个问题更为突出。要运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打出“组合拳”,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特别要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谋事办事,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法治诚信的市场体系,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市场办不了的事,全面正确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活动,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扎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一)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小微企业等供给侧管理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但经济结构性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促进发展动力转换还需下大力气。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之以恒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来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实现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绿色发展,推进产品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增量上更加注重创新,以集群化思路加快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引进培育一批龙头项目、龙头企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新的经济支柱。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大前沿性领域的创新上,科学部署、务实推进,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多从供给侧考虑和谋划农业发展。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二要着眼补齐短板增加有效供给。目前,我市供给侧的短板,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以及脱贫、教育、卫生等领域。要提高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最后一公里”水电路气、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互联互通、市内交通畅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建设。要针对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把脱贫攻坚与增加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扶贫质量。三要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坚持优化存量、做强增量、调减余量,把资源要素从无效供给中释放出来,向新兴产业转移,全面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有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以及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尤其要坚持标准,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消除“空壳公司”,妥善解决人员安置、债务负担等问题,防范引发社会风险。四要切实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供有效住房供给,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加强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高度重视商品房库存、空置问题,摸清底数,及早谋划应对措施。科学调控土地出让量及房地产开发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五要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减负担降成本,关键靠改革。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融资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去杠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畅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切实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在要素保障、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各种物流费,有效解决物流成本偏高问题。降低成本,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获取竞争优势。
  从重庆实际看,扩大有效需求还有较大空间,要积极调整需求结构、释放新需求,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发力。要积极培育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特别是要着力培育新兴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与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要着力优化投资,把投资重点放到扩大有效投资上,坚决防止低效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投入产出比,使投资更好地成为提升效率、创新驱动的载体;放宽准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快出口产品和服务转型升级,创新贸易方式,统筹推进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提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巩固和发展出口的支撑作用。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尊重创新规律,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突出创新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培育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筑牢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基础。近两年来,我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今年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又提出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新要求。当前,关键是明确和分解好年度目标任务,着力增强改革的针对性,扎实做好落实工作,使各项政策措施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成果。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的新机制,统筹推进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一要准确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发展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二要强化创新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全市统筹,集中布局创新资源,着力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两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和先进制造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互联网产业等重点领域集聚,强化科技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三要搭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促进资源共享、集约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灵活高效的机制,大力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型创新团队、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大力吸引集聚国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尽可能把各类先进创新要素引进来为我所用;要从重庆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善于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加强与我市创新资源的融合、配合与协作,善于吸引外部资源向我市流动,不断聚集我市创新优势。四要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着力推进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平台、创新要素等的开放共享,着力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着力培育高水平的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要牢牢把握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构建发展新体制,坚持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工作总体良好。要按照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要求,按照2020年改革任务总台账的安排,持续推进去年25项重点改革专项和133项重要改革任务、今年24项重点改革专项和81项重要改革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紧密结合实际,找准明年改革的着力点,力求在标志性、牵引性的重点改革任务上取得突破。二要坚持关键突破带全局。全面深化改革头绪很多,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集中突破。对此,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前期已作了安排,下一步要深化细化、盯紧落实。三要坚持结果导向求实效。严格落实部门、单位和区县的主体责任,把改革责任理解到位、落实到位,上下贯通、层层负责。各级党委对本地区改革任务承担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亲自抓改革部署、抓改革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对外开放方面,要抢抓国家开放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我市通道、平台和政策优势,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方面,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着力提升两江新区平台功能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开放平台向全市拓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要扎实做好与中央部委和新方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先行先试权,确保明年项目实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要继续做好国际国内通关合作和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工作。另一方面,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对于“引进来”,不能简单理解为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吸收外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及高素质人才。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重庆装备“走出去”,引导优势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发展。必须强调的是,“走出去”投资要科学决策,把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从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尤其要把握好这个原则。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释放最大内需潜力。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全市、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筹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扎实建好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切实增强规划科学性、前瞻性,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做到经得起历史检验;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强配套政策设计,确保规划落地。二要坚持以人为核心谋划和推进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完善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完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提供良好社会服务和公平发展机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外来人员融入本地。高度重视促进人口净流入,特别是合格劳动力和各类人才的引入,这事关我市长远发展大局。三要切实做好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将“产”与“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完善“地上”与“地下”、软件与硬件配套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承载力,推动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使城市空间骨架与产业空间布局高度契合,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整体推进,实现城镇体系与区域功能定位相一致、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四要着力推进城市管理创新。适应信息社会要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整合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等资源,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五要注重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围绕建设“美丽山水城市”,做好“山”“水”“城”“桥”文章,将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有机结合、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创新结合,加强历史文脉保护,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城乡风貌中,形成独特的城市“性格”和“品质”。同时,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洁化绿化美化农村环境。高度重视城乡关系,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越是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越要注重改善民生,坚决把基本民生底线兜住。必须始终坚持民生是第一目标,按照市委“五个坚持”原则,做好整体民生工作,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要继续滚动实施好重点民生实事。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在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困难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再谋划部署实施一批新的民生实事,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二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农村校点布局,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考录取率。三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行分级诊疗,有序推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和药品价格改革,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办医。四要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让宝贵文化资源“活起来”,成为我市的文化名片。五要按照倒计时安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要特别重视就业问题。目前,我市建筑、服务等行业不同程度存在隐性失业问题,而且随着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一些企业裁员将会增加,加之明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化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要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强化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加强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就业。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建设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六)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社会大局的稳定我们什么事都干不成。当前,社会安全稳定面临新挑战,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性加剧,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社会治安防控压力加大,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隐患较多。必须树立“大平安”理念,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全面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一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对暴力恐怖活动、邪教组织等严打高压态势,严防“三类恶性案件”,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二要继续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好干部下访接访,解决好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等信访突出问题。三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社会面、重点行业和人员、城乡社区、信息网络等防控网建设,依法打击“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建设,切实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四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煤矿化工、烟花爆竹、学校医院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场所安全监管,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着力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素质,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用好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等高效平台,大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六要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七)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五个决不能”的底线要求,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和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一要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坚决守住耕地、林地和森林三条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二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护好重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强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培育环保节能产业,增加绿色供给,鼓励绿色消费,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关闭一批小煤矿、小矿山、小烟花爆竹厂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四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特别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
  (八)切实管控好各类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当前,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隐性风险呈现加速显性化的趋势,这些看似局部的风险,如果处置不妥当,很容易传导扩散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抓早抓小抓苗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全面提高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能力。一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审慎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坚决遏制非法集资等行为,避免此类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形成更大的风险。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置未按工商登记类别从事P2P活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规范发展。二要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防控。积极应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的趋势,实时监测房地产投融资风险。科学调控土地供应,加强土地供后监管,预防房地产市场出现新的供求失衡。三要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既要化解旧债,也要加强债务管控和风险预警。
  最后,强调一下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能不能抓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是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在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找准结合点和关键点,在破解难题和开拓创新中不断前进。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调查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了然于心,做到应对复杂局面泰然自若、化解风险挑战扎实稳妥。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善于把握本质、主流和趋势,善于把握社会心理,善于把握时、度、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要更加注重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明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我市“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努力奋斗。(市政府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