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资源“家底”如何?即日起开始普查
重庆市旅游资源状况如何?还有哪些旅游资源没有进行开发?还有哪些旅游资源未得到允分利用?
7月3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获悉,从即日起,我市将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摸清旅游资源“家底”,同时,将建立全市以区县(自治县)为基本单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让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据了解,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全市完成旅游资源普查。
开展普查摸家底
据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摸底、分类、梳理、整合,将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旅游规划、动态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全面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是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迫切要求。
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处处皆是景,处处皆可游。那么重庆市旅游资源有多少?还有哪些待发现的优质旅游资源?为更合理地规划现有旅游资源,本次普查将扩大普查范围和广度,重点突出具有重庆特色的山水旅游资源,并深入挖掘地方人文资源,力争发现一批新的优质旅游资源。据介绍,本次旅游普查是为了摸清重庆旅游资源家底,明确资源特征、划分资源类型、推进资源管理,结合当下社会背景,分析重庆旅游产业的优势、潜力和不足,为政府在开发利用、保护文化和旅游资源工作中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普查110个基本类型
该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本次资源普查工作,要将全面普查、精准普查、科学普查贯穿于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以此确保普查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普查的对象主要包括已开发、正在开发和未开发的具有开发或具有进一步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各类旅游资源单体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涵盖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23个亚类,110个基本类型,并实现重庆市8.24万平方公里全覆盖。
据悉,本次普查将达到“五大效果”:建立重庆市旅游资源普查管理和技术体系,并对普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收集整理与旅游资源相关的各类资料,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识别、归类;实地开展旅游资源普查现场勘测作业,准确翔实的收集旅游资源要素信息,并力争新发现一批优质旅游资源;按照有关标准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客观评价、定性分级;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系列普查成果,加强普查成果转化利用。
全市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普查工作,并于2020年初完成成果汇总、数据分析。
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据了解,在本次普查工作中,自然旅游资源普查以实地普查为主、收集资料为辅;人文旅游资源普查以收集、整合资料为主,实地调查、补充完善为辅。同时,采用“天地图·重庆”作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底图,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3S、全景测量等技术方法,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市范围内旅游资源的分布、类型、特征等信息,开展旅游资源评价、分级,编制相应的图件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普查成果。
通过普查,利用现有的品牌旅游资源,如大足石刻景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等5A级景区的知名度,充分挖掘新的与之联系的其他旅游资源单体。未来将结合“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旅游+”模式,充分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单体,同时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单体中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助力推动文化旅游全域化,全要素、全业态发展,从单一旅游向多元旅游,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
据悉,通过本次普查,收集全面、翔实、准确的旅游资源数据,形成一批能够服务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公众需求的普查成果。坚持“边普查、边利用”原则,加快普查成果转化,及时汇总公布有关数据。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完善旅游资源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切实提高旅游资源信息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普查综合效益。以此来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和景区内涵,形成核心产品和独特买点,以优质游资源为“龙头”,发挥带动作用,助推全域旅游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柯 实习生 郭昊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