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村第一书记田杰:用三年时间把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示范村”

17.10.2020  21:20

大力实施“三变”改革,发展蚕桑2600多亩,入股贫困户31户,把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示范村”,成为重庆“三变”改革38个试点之一,整村实现“六变”。

10月17日,在《牢记殷殷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田杰分享了自己在脱贫攻坚一线亲身经历的故事。

田杰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2017年9月被派驻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自那之后,双肩包成了田杰在村里的标配,他也有了“背包哥”的称呼。

火车头”带动2600亩蚕桑

那时的长春村,党支部软弱涣散,连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都没有;产业“杂乱小”,土地撂荒率高达72.1%;外出人口比例高达1/3,经济发展没有动力。

看到这种局面,田杰心里很着急。缺乏强有力的党支部,脱贫攻坚哪来的主心骨?经过与镇村干部讨论后,我们决定先把支部建强起来。

谁来担任支部书记呢?问题一个接一个。

经多方寻找、耐心动员,在外创业、有致富经验的万书秦终于回村担任书记。经过反复思考,他将支部划为三个产业党小组,还围绕脱贫攻坚制定支部工作“任务清单”,严格落实制度。

慢慢地,党员有了精气神、支部有了凝聚力,产业发展有了“火车头”。

党组织强了,接下来就是谋划全村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多方考察,他们决定实施“三变”改革,按“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发展蚕桑产业。缺乏启动资金,田杰就向扶贫集团第五组申请了225万元的专项支持。

就这样,蚕桑产业就风风火火地搞起来了。其实,刚开始村民并不积极,为打破僵局,工作队先动员了党员吕德蒲,再由他去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吕家沟21户村民于当年10月初率先成立了合作社。

目前,全村有5个股份合作社,入股357户、其中贫困户31户,蚕桑面积达2693亩。

这对于一个村来说,算得上是破纪录了。

用真心换百姓真情

为争取群众自觉参与产业扶贫等项目,田杰从村里一户“难说话”的贫困户那里租了1亩地来种玉米和土豆,请他教技术、做劳务,承诺并兑现劳务费500元,玉米和土豆各100斤。

一来二去,大家感受到工作队是在“掏心窝子”巴心巴肠地帮,而不是走过场骗人,也就放心地参与相关项目了。

为顺利落实扶贫项目,工作队做了几十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018年8月,5组的一条公路需要硬化,有6户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晚上田杰就和镇村干部一起去召开院坝会,直到凌晨2点过才把工作做通。

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田杰逐渐找到了诀窍,那就是说话要“”,一口本地话,群众就觉得亲近;言必有“”,说到就必须做到,群众才会信任;用情要“”,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

在十九大开幕的那天下午2点多,一位村民在“长春村共同富裕”群里,发了一张小女孩流着鼻涕哭泣的照片,说“希望有个好心人救救这个小女孩,她的生命危在旦夕”。

田杰了解到小女孩叫陈梦琪,患先天性心脏病,因家庭贫困而无钱手术。田杰迅速向自己的医院领导汇报,第二天医院就派救护车把小女孩接去救治。后来,院领导说孩子的手术非常成功,还免除了所有费用。

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挽救了一个孩子。”田杰说,这等于挽救了一家人。

经过其不断帮扶,陈梦琪家在2018年底也顺利脱贫了,如今小梦琪也上了幼儿园。2017年以来,在市卫健委扶贫集团帮扶下,村里有11位贫困重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我基本背包不离肩、穿破了10多双胶鞋。”田杰说,大家亲切地叫我“背包哥”。在他的包里,装有做满标注的扶贫论述和政策,记录详实的工作笔记,以及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若干问题的方案。

三年来,长春村发生了“六变”:51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劳动创造幸福”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美丽宜居,1600亩撂荒地变为产业基地……另外,村民人均纯收入2019年同比2017年增长2700元、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6万元,村党支部从“后进”变“先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郭发祥  摄影  李化 任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重庆各界为扶贫事业捐赠6.47亿元
重庆日报消息,脱贫攻坚再加劲,不破楼兰终不还。10月16日,在2020年“10·17”扶贫日爱心捐赠活动中,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责任,踊跃奉献爱心,为我市扶贫事业捐赠爱心款项6.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