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在,我们的家才更完整”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因为相爱,走到一起,最终组建起家庭,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演绎生活。
然而,命运的小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在你驶向彼岸时,遇到急风,遇到骤雨,以及会遇到各种不期而遇的困难和坎坷。还记得婚礼殿堂上,主婚人问你的那句话吗:“无论贫穷富裕,无论健康疾病,你都愿意娶她(嫁他)吗……”
本期呈送两则夫妻间的故事,他们都曾遭遇过人生的重大变故,但在磨难面前,他们不曾向命运低头,心中始终装着对方。平凡的故事最令人感动,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妻子精心照顾7年
植物人丈夫开口说话
妻: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有他在,家才更完整。
王祖容给丈夫喂水
邱世明瘫痪在床后,王祖容默默承担起照顾瘫痪老公的重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王祖容的精心照顾下,丈夫邱世明不仅7年卧床期间,从未生过褥疮,而且如今已然开口讲话,且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
去年,王祖容获评金龙“好媳妇儿”称号,认识她的人,无不对其竖大拇指。
修房摔落后他成了植物人
2010年春节前夕,金龙镇上许多家庭都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但王祖容一家却发生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丈夫邱世明失足从高处坠落,摔成了“植物人”。
邱世明是金龙政府的工作人员,事发当日下午,邱世明在维修家中平房厕所顶棚时,不慎摔落。事发后,邱世明被立即送往了医院医治,但伤情不容乐观。“他当时才56岁,感觉家里一下子塌了。”忆起往事,王祖容仍然忍不住流泪。
在送进医院的前两天,邱世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医生告诉王祖容,由于颅脑受伤严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而就算是进行手术治疗,邱世明也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王祖容坚信,只要丈夫还活着,就会有希望,就这样,她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天不遂人愿,手术后,丈夫还是没有知觉。
一碗稀饭要喂五六个小时
“家里面有他才完整”。王祖容坚强地说。儿子工作忙,很少回家,照顾邱世明的责任落到了她的肩上。每天凌晨6点,不用闹钟提醒的王祖容,习惯性地一骨碌爬起,钻出温暖的被窝,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清洗、喂水、做饭、喂饭、倒屎倒尿、按摩……繁杂又有条不紊。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度过了7个春秋。
给植物人喂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丈夫邱世明没有任何知觉,吃的东西只能是稀饭、米粉等流食,而喂饭的频率要很慢很慢,因为丈夫吃饭会呕吐,所以一碗稀饭喂5-6个小时是常事,途中要加热4次。“我每天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喂他吃饭。”说起当时的情景,王祖容苦笑着说。
植物人不能自己活动,身体各个器官若长期不活动,就会萎缩或失去功能。王祖容一有时间,就坐在丈夫身边帮他捏捏手,揉揉脚,捶捶背,抬抬胳膊,伸伸腿。帮着丈夫做做运动,不至丈夫的肢体僵硬。
精心照料 丈夫病情慢慢好转
由于王祖容的精心照料,7年来丈夫没长过一次褥疮,周身洁净没有异味。近两年,王祖容发现丈夫有了意识,眼睛能够转动,偶尔地还能说一两句话,全家人都高兴极了。
但久病让丈夫性格大变,情绪暴躁。王祖容每天还得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丈夫,不让他有一丝不高兴。她时常整夜不眠不休,为丈夫按摩,和他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平复丈夫的焦躁情绪。
26日上午,记者来到王祖容家时,邱世明正坐到轮椅上,王祖容还是像往常一样,每隔20分钟就用勺子喂水,为丈夫按摩。在王祖容说到近几年的经历时,丈夫表情显得比较激动,眼眶里含着些许泪水。王祖容告诉记者,其实丈夫能够听懂我们说话,有时候她问丈夫自己叫什么名字时,丈夫都能回答。
街坊邻居都对她竖大拇指
在永川三号站富华小区,说起王祖容,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邻居李阿姨告诉记者,像王祖容这样坚持照顾丈夫的人确实很少见。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王祖容不但没有飞走,还选择留下来照顾丈夫,她是社区人学习的好榜样。
王祖容本来就有高血压,对丈夫常年的照顾,又让她患上了骨质疏松等疾病,伴随的是全身的疼痛,自己也要吃药。想到这些年的艰辛,王祖容常常放声大哭,但哭过以后,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丈夫。
王祖容对记者说,“家里有一个人,才会觉得完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盲人夫妻进城开按摩店
经营11年生意越做越好
夫:既然选择了你作妻子,就要爱护你和家人
杨代学和丈夫刘怀冲
在胜利南路的“渝西盲人按摩中心”,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由一对盲人按摩师夫妇经营。常年来,这对夫妇乐观生活,努力工作,用技术减轻他人身体的痛苦。虽然眼睛残疾,但光明一直存留在心中。他们就是来自金龙镇的盲人夫妇刘怀冲、杨代学。
前夫早逝中年开始学习按摩
26日上午,记者来到刘怀冲、杨代学夫妇的店里。店面不大,只摆下了四张按摩床。穿着白色衣服的盲人按摩师杨代学,今年49岁,是店里的“老板娘”。
杨代学介绍,她幼年时因病双目失明,22岁那年,有过一段婚姻,并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女都很健康。在一家人和睦生活的时候,不料命运却捉弄了她。30岁那年,前夫在一次意外中去逝。“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儿女都还小
,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说起自己的经历,杨代学泪水涟涟。
几年后,在金龙村里人的介绍下,杨代学嫁给了现任丈夫刘怀冲,和杨代学一样,刘怀冲也是盲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刘怀冲对杨代学和她的儿女格外照顾。
2005年,金龙镇残联为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组织了残疾人赴外地学习技术,37岁的杨代学有幸成为第一批金龙残联资助的人员,那次,她在江津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盲人按摩培训。“包吃包住,费用全免,学成还给700元奖励,”杨代学说,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她还学会了坚强和乐观。经过培训,杨代学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后,获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初级按摩师资格证书。
夫妻俩在永川开盲人按摩店
与妻子稍有不同,刘怀冲幼年因为意外而单眼失明。据他回忆,4岁时,跟姐姐在村里玩耍,不幸把谷草灰弄到了眼睛里,导致了右眼再也看不见了。
在与杨代学结婚以后,刘怀冲和继子继女的关系非常融洽,在他看来,既然选择了妻子,就要爱护她和她的家人,所以一直对儿女格外照顾,儿女也将他视作亲生父亲对待。
杨代学在学成按摩技术回家以后,就跟刘怀冲谈起了自己的想法,觉得可以去永川城里发展,开一家盲人按摩店,刘怀冲非常支持。但是由于眼睛残疾,两人多年在农村务农也没有什么积蓄,几千元的启动资金难倒了夫妻二人。
金龙镇政府在了解到两人的困难以后,对两人进行了热心帮扶,支付了盲人按摩店的前期租赁店面的费用。2006年,“渝西盲人按摩中心”顺利在永川开业。
开业不久,杨代学就用自己熟练的技能,迅速积累了一些前来按摩的顾客,慢慢地,店里开始忙了起来。为了帮助妻子分忧,刘怀冲也开始跟杨代学学起了按摩技术,如今,刘怀冲也掌握了各种盲人按摩技术,烤灯、艾灸、刮痧、推拿等服务技能也开始精通起来。
对帮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
2006年开业至今,“渝西盲人按摩中心”已经经营了11年时间,随着新老顾客的增多,刘怀冲、杨代学夫妇每月收入也节节攀升。如今,夫妇二人在城里有了两室一厅的住房,大女儿已经出嫁有了自己的家庭,儿子也开始工作挣钱,这让杨代学感觉很满足。
在刘怀冲看来,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他人减轻身体上的疼痛,同时又能维持家庭的生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能够拥有自己的盲人按摩店,他和妻子杨代学是幸运的。对于金龙政府对开店的帮助和鼓励,他永远记在心中。
如今,夫妻二人有着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努力经营好自己的按摩店,向命运发起挑战。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