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需提防这三种电信诈骗伎俩

01.02.2017  16:34

      春节是电信诈骗案的高发时段。1月25日,重庆移动梳理了近期常见的几种电信诈骗伎俩,提醒市民提防。

        骗术1

        假冒熟人诱骗他人转账

        骗子伎俩:冒充领导、亲戚或者其他熟人发短信,以升职、家人遭遇紧急事情等为诱饵,诱骗短信接收者转账或汇款。如:春节过后,我就要上调总部了,总经理这个位子我想留给你,但需要和上面沟通。老规矩,把钱打到某某卡上。机会在你自己手里,好好把握。懂就打钱,不懂别来问。

        防骗技巧:诈骗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可将自己的手机号伪装成任意号码发短信、打电话。收到类似短信后一定要冷静,不能轻信短信内容,应打电话与领导、亲戚等进行核实。同时切记,绝不给陌生人转账或汇款。

        骗术2

        以免费领取红包为诱饵,盗取他人个人信息

        骗子伎俩:利用朋友圈、微信群散播一些网址链接,用免费领取金额不等的现金红包为诱饵。手机用户一旦点击这些链接,就会被要求先关注微信号或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等信息。如果你轻信,很可能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防骗技巧:在手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止点击不明网址链接后个人信息被盗。同时,不要随便点击微信朋友圈、短信中的网址链接,更不能随意关注陌生的微信号,不能随意在陌生网站、微信平台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

        骗术3

        恐吓受害人,迫使受害人按“指示”转账

        骗子伎俩:冒充公检法人员随机打电话或发送短信,以受害人涉嫌洗钱等经济犯罪为由进行恐吓,让受害人感到事态紧急,不得不按照其“指示”行事。如:这里是XXX中级人民法院,你因涉嫌参与一起经济犯罪案件,已被警方起诉。请及时拨打XXXXXXXX与警方联系。如果受害人打这个电话联系,对方就会要求受害人将卡内资金汇入指定的“安全账户”,或引导接电话者前往ATM机进入英文操作界面,进而指挥其进行转账操作。

        防骗技巧: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尽量在第一时间和亲朋好友商量,不能贸然转账,不向任何人透露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同时,千万不能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去核实事情的真实性。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相关单位或机构公开的官方电话、客服电话,打电话前去核实。如果方便,可直接前往相关单位或机构核实。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