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水利农机局以机械化烘干为切入点 积极参与笋竹产业化建设
梁平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竹资源大县,有闻名全市的“百里竹海”,属全市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实施范围。实有连片竹林14万亩,每年可产鲜竹笋2000吨,干斑竹壳200-300吨。多年来,竹资源利用主要以出售原材料的方式进行,竹材原料主要销往北方省市,竹笋原料主要销往浙江、福建等地的笋制品加工企业,斑竹竹壳主要出口用于制作绿色食品包装盒。梁平斑竹竹壳由于材质好、无壳毛,深受国际市场青睐,已与日本等国建立了20年的出口贸易关系。
但是,尽管竹资源优势明显,由于出售的是初级原料,其商品价值较低,制约了当地笋竹经济发展。同时,由于竹笋竹壳的成熟期集中,采后24小时内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否则霉变。近年来笋竹生产区均采用太阳晾晒和土烘房烘干,效率低,霉变损失大。且烘出的产品成色差,市场价值低。据统计,由于烘干手段落后,每年有20%的竹笋竹壳霉烂变质,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为了配合全市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的“笋竹产业化”项目实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我们选择影响竹壳竹笋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烘干环节入手,在市农机局和市农机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竹壳竹笋机械化烘干项目,并以机械化烘干项目为起点和突破口,发展竹产品深加工,实施机械化带动(笋竹)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收到了较好效果。一年来,共机烘竹壳10000公斤,机烘竹笋6000公斤,为农民增收3.7万元;带动新办竹签加工企业1个,新栽笋竹200亩。
一、主要做法
(一)抓点试验,获取运作经验
机烘项目选择在竹资源较多的竹山镇。一是实行了项目业主制。我局与竹山镇旅游开发公司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了经营管理办法、双方责任和义务,提高了设备管护水平和设备效益;二是认真搞好机烘试验,全面探索物料特性。为保证首次试验成功,技术人员深入村社走访农户,全面了解农民在土法烘干中的温湿度掌握,时间长短,装料要求,质量标准,物料特征变化等基本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试验方案,采取由少到多的装料方法,通过竹壳、竹笋分别干燥,同炉干燥,共连续进行4次试验观测与记录,基本掌握了机烘竹壳竹笋的技术要求和物料特性,初步取得了机烘操作的实际经验;三是初步探索了机械烘干与经营相结合之路。采取从农户手中直接收购2000公斤鲜竹笋,经机械烘干后直接上市销售的办法,取得了实际运作经验。
(二)完善工艺,制定技术规程
在市农机研究所的支持下,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分析筛选数据,查阅资料,研究制定了《机械烘干竹壳竹笋操作规程》。对竹笋、竹壳烘干技术工艺进行了详细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下一步面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示范宣传,突出机烘效果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注重将示范作用与宣传工作结合起来,争取群众的配合和支持,扩大影响。该项目共联系农户10多户,专业户4户进行了机烘生产,共烘干竹壳10000公斤竹笋4000公斤,机烘服务收入达2100元。实际生产表明:机械烘干的竹笋色泽均匀,颜色金黄,香味浓郁;机烘的竹壳能较好地保持竹壳本色,无杂色、霉斑及破口,机烘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土法烘干或太阳晒干的质量,每公斤干竹壳、竹笋的商品价值可分别提高1元和4元以上。同时,机烘比土法烘干每批次可缩短烘干时间9小时左右,节约燃料成本30%以上,且安全性高,解决了土法烘制温度不便控制,热源与物料直接接触容易失火的问题。我们以上述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会、座谈会、宣传简报等形式,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机械烘干的效果。不少农户高兴地说:“竹山人人勤手巧,烘出的产品还是不如机械化的好。”专业户也纷纷表示,今后可以放心地把竹壳、竹笋的经销规模做大一些,让大家多发一点“竹财”。
二、初步成效
通过试验示范,技术服务,广泛宣传和推广应用,机械化烘干在推动笋竹产业化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引进和服务,带动项目所在地竹山镇去年新栽植笋用竹200亩,为竹笋加工增加了原料品种和数量;二是帮助扶持该镇新办了一个竹签加工厂,每年可加工竹料2000吨,带动农民增收60万元以上。原来竹签制品的下脚料及废竹料全部丢弃。现在可利用机烘设备烘干后粉碎成竹粉外销用作复合板原料,每吨竹材可增值200元以上;三是通过引导、协调,销售渠道更加通畅,2003年计划外销的竹笋合同已全部签订完毕;四是通过宣传,使本县享有盛名的“袁驿”豆干、“礼让”豆瓣等加工企业也前来参观机烘设备,打算发展机械烘干。同时浙江的竹笋收购商也对引进机械化烘干设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