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智囊谈习近平密集调研:去哪儿大有深意
23.10.2015 09:40
本文来源: 重庆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还有不到一周,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勾勒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路线图的“十三五”规划将出台。
在规划出台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今年5月至7月相继在浙江、贵州和吉林调研,并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上海等18个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数位熟悉“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的权威智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研判,习近平调研地的选择别有深意,或是“十三五”的着力之地。浙江、贵州、吉林三省为东部、西部、东北的代表性省份。而当下,东北经济滞后引高层忧心;西部大开发仍需着力;东部要进一步开放,保持引领优势。
“这些密集调研与座谈,既是到地方听取地方政府对转方式、调结构、缓解压力的看法,也是为了跟地方层面的不同代表交流,一对一地了解社会各阶层问题,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经历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曲折发展之路。每一个五年着力解决一批社会经济领域发展难题的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迟福林说,“十三五”出台的历史节点与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出台背景都不相同,既面临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发展,又面临突出的社会矛盾,如何从战略层面寻求破解,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时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无论是保持东部引领优势,还是发挥西部后发优势,无论是让东北老工业基地迎头赶上,还是谋划中部崛起,改革都是破解当前所遇瓶颈、给中国发展增添内在动力和活力的关键因素。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告诉中新社记者,“十三五”规划总体上一定是以改革为导向的发展规划,中国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都需要改革来破解。而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注定每改一步都很困难,改革还需要韧性。
而这也是习近平的调研重点。在曾经主政的浙江,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
曾数次为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薛澜认为,新常态下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以往的规划多以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可能更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激励机制,同时要把顶层设计和地方差异性相结合,在实践中形成各种制度创新。
在老工业基地吉林,习近平反复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国有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布局经济发展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将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迟福林说,这些转变都需要体制、机制创新,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定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纵深推进以简政放权为代表的政府职能转变,在投资消费、金融体制、财税制度等领域实现改革突破。
在相对落后的贵州,习近平特地考察了农村的精准扶贫,“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一时广为流传。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承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改革、转型说到底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补短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消除贫困既是最繁重、最艰难的发展任务,又是落实规划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事关十三亿人的民生与福祉。(完)
本文来源: 重庆新闻网
23.10.2015 09:40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一家央企的“重农兴旅”实践
记者 李勇 张桂林 李松
扎根巴渝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