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有个村四季能采果 还要建石斧遗址博物馆

12.02.2018  09:11

△果肉呈粉红色的卡拉卡拉脐橙

大渡口区跳磴镇石盘村有个水果公园,这里四季都可摘果,尤以柑橘出名。春见、卡拉卡拉等都是上品,皮薄汁多,每年引来众多市民前来采摘。

说起石盘村,以前可没这么热闹,自从建起水果公园后,这里不仅生机勃勃起来,村民也增收不少。搞个果园谁都会,但石盘村却玩出了新花样,不但投入大量科研费用发展新品,还因地制宜把当地的古文化要素融入果园中——村里曾挖到距今8万年前的石斧,据考证为当时古人所制。加之大渡口区本就有不少文物,在果园上修建石斧遗址博物馆,不仅能顺势推出果园,还能把整个区的古文化元素带给市民。

游客采摘鲜果 不用担心跑空

近日,重庆晚报记者走进这座水果公园,看到每棵卡拉卡拉树上都缀满黄澄澄、圆溜溜的脐橙,有的已经把枝头压弯,每棵树上通常挂着30多个脐橙。这是一种红肉脐橙,果肉通体都呈粉红色或红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色泽均匀,水分足,酸甜适度。

△采摘包装完的柑橘“春见

除了卡拉卡拉脐橙,这里另一种有名的柑橘叫“春见”,刚完成摘收。“这些品种的柑橘,成熟期都不一样,这样就避免了淡季的出现。”大渡口区跳磴镇石盘村党总支书记李波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个水果公园从枇杷、葡萄到核桃,再到柑橘,几乎每个时期都有鲜果,没有空当期,游客来采摘不用担心跑空。

△水果公园里的果树上挂满果实

石盘村地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规划范围内,为了提高农民的农技水平和收入,我们提出了完善生态观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重点把科技推广和服务,与农户经营、市场开拓等挂钩,使生态观光农业科学技术入户入村,带动整个村乃至区域的发展。”李波说。

打造特色水果 包装升级产品

李波介绍,水果公园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实在来之不易。

2007年,当地成立水果合作社,2009年挂牌营业,由石盘村9个合作社中的480多户水果种植农户组成。台子搭起来后,便是不断地探索。“首先是改换包装,要把‘跳磴’的品牌打出去,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必不可少。接着,我们又开始进行柑橘品种试验升级。在同一株柑橘树上,进行2到4个其他品种的嫁接。出乎意料,这项技术使同一棵柑橘树上结出了不同颜色的果实,让果树上的果子又好吃又好看,从而又带动我们举办各类采摘节,吸引人气。

当然,要想长远发展,光靠宣传推广还不行,必须实打实地拿出好产品来。“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并结合市场需要,打造特色水果‘春见’和无籽葡萄。这两样是含硒水果,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糖尿病等都具有预防作用。

通过包装升级产品,以及连续不断地举办采摘节,石盘村水果公园的名声出去了,合作社的农民收入一年年提升。今年65岁的石盘村村民鲜宏海,9年前查出肾衰竭,家里6口人,生活拮据。村委会知道这件事后,给他家提供了柑橘苗木和技术支持,3年后他家的果树开始挂果,通过售卖水果,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水果合作社建立以前,我们村人均年收入4300元,现在已经达到17500元。”李波自豪地说。

家家办农家乐 还要建博物馆

水果公园的发展,当然离不开一系列配套设施,有了接待能力才能长远发展。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办起农家乐,游客来了后,在餐饮方面基本没有问题。再者就是修路,为了发挥石盘村的地理区位优势,我们准备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规划在沿长江一侧兴建跳磴镇石盘村—沙沱村—南海村这条长度约4公里的村级公路,在生态农业园内建设生产便道5400米,以顺应市、区森林工程建设的发展,顺应石盘村打造大渡口区水果公园的趋势。”李波说。

另据介绍,石盘村的石斧遗址博物馆也将开始打造。2012年,石盘村村民在开垦土地栽种葡萄时挖到了石斧,石斧造型似梨的剖面,可砍砸、切割。2013年,村民又在石斧遗址发现了做工精美、保存完整、国内罕见的汉陶墓,现在现场都可见到部分遗留的汉砖。专家考证分析,这里应该存在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汉墓群。这说明在古代,石盘村就是一个经济社会相对繁荣的人类聚居点,为研究长江流域文明史提供了一个标本。

据考证,大渡口区本就是重庆主城人类最早的居住地,是主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整个区的文化概念,打造石斧遗址博物馆。一方面吸引游客,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文化旅游影响力。”李波说,石盘村已经有了水果专业合作社,如果石斧遗址博物馆建好,吸引来的人流还可以进一步带动中高端农产品销售,增加村民收入,使整个村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拟修建石斧遗址博物馆的地方,立了一幅反映当时社会情况的壁画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范圣卿 摄影 杨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