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来了:消费陷阱多 摸清套路别上当

14.03.2018  09:32

  3月13日晚8点,由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文明办、市网信办、市消委会主办的2018年重庆“3·15”网络晚会全城直播。晚会曝光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消费陷阱。这些消防陷阱你遇到过吗?你知道如何避免,如何处理吗?

  新型传销,换个马甲照样认出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销噱头花样翻新,如何分辨?

  家住渝北的杨女士是一名公司职员,最近她对一种“负离子眼镜”着了迷。杨女士不仅自己花1300元买了眼镜,还不忘向同事推广:“你花1300元买这款眼镜后就可以成为会员,公司额外送你一副负离子蓝光眼镜,如果你介绍人去买,公司还给你返利。我小姨做了3个月已经成了区域代理了”。

  同事不禁质疑:“这是不是传销?

  市工商局执法人员称,现在很多传销已经向互联网转移,甚至利用微信等手机端软件来实施传销,其隐蔽性、欺骗性更强,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

  消费警示:

  识别传销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窍门,就是不要被暴利诱惑。一定要看清传销的特征和套路。三个特征: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四大套路:抛诱饵——关键词“挣大钱”;洗脑——关键词“成功”“致富”;杀熟——关键词“亲友情”;网络传销——关键词“高科技”“新经济”。

  买房警惕“一口价

  买房本是开心事,然而,最近小李却有些郁闷。

  原来,重庆主城区某楼盘号称买房“一口价”,只要交25000元的团购费,就能享受“一口价”599000元买花园洋房。小李立即和中介公司、开发商分别签订了协议以及商品房买卖合同。

  没想到,很快开发商又让小李补缴14975元。开发商的理由是,根据《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产权登记套内建筑面积大于合同约定套内建筑面积时,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部分房价款由乙方补足,小李当时的预测面积为120平方米,实际面积为123平方米,误差在3%以内,多出来的3个平方米,小李就需要按照合同上的单价向开发商补足,共计费用14975元。

  但小李认为,自己签订了团购协议,599000元一套房,就不能再收取其他费用了。小李决定在网络问政平台上进行投诉。

  很快,市工商局介入了调查,发现开发商的套路还不止是合同这么简单。该楼盘的实测面积于3月份就完成了公示,开发商于4月份以“一口价”的方式销售房源时,理应知晓实测面积大于预测面积的事实,开发商却选择了隐瞒。

  消费警示:

  面对这样新型的购房陷阱,消费者各个阶段的凭证和合同一定保管好,这都是维权的有力武器。

  血统不正的“瑞士”箱包

  瑞士联邦政府两次委托北京精粹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向我市工商部门举报,称线下卖场和一些知名电商平台销售的“SWISSWIN”品牌箱包血统不正,其红底白字标志的商标近似瑞士国旗,但又未经过瑞士联邦政府授权许可。

  我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外国政府同意的,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工商部门调查发现,“SWISSWIN”品牌在重庆卖场的销售是通过一家外省的商贸企业,其生产商在东南沿海某市。

  执法人员立即对各大商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知名电商平台的仓库进行了检查,勒令其下架停止销售“SWISSWIN”品牌商品;同时执法人员也把收集的所有证据资料,以及调查形成的材料,向品牌生产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移交。

  消费警示:

  市场上有很多国产商品喜欢傍洋品牌,在产品介绍、营销的过程中滥用外国国名、国旗、国徽等,虚构海外血统,打着外国的旗号误导消费者。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要有崇尚洋货的心理,要睁大眼睛,购买正规品牌商品。

  不交保险费就不让提车

  买新车、上保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当汽车销售公司要求你必须在他们那里缴纳保险费,否则就别想把车开回家,你会怎么办?

  市民周先生就遭遇到了这种情况,“销售顾问说,如果你要提车,就必须购买保险,保险费7350元。”周先生说,“这个保险怎么这么贵,我不在你这里买可以不?我朋友也在卖保险。

  销售顾问明确回答:“这是公司规定,按揭车第一年保险费必须在我们这里购买。

  市工商执法人员调查发现,原来汽车销售公司每卖出一笔保险,就能按照一定比例拿到保险公司的服务费。以周先生为例,他购买的7350元保险,有至少2205元流进了汽车销售商的腰包。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该汽车销售公司共卖出按揭车辆330台,强制按揭车客户购买汽车商业保险1789040元,获利440738.8元。依据《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相关规定,工商机关对该汽车销售公司进行了处罚。

  消费警示: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供应商、经销商不得对消费者限定汽车配件、用品、金融、保险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所以,消费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可第一时间向工商部门举报。(记者 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