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做好“加减乘除”破解教育供需矛盾
一是扩大供给,做好学位“加法”。 及时新建和改建学校,做好学位供给“加法”,有效服务城镇化步伐,不断满足学生集中到城镇入学的刚性需求。投资2.1亿元,整体搬迁职教中心,成立西南大学附属梁平实验中学校,在城区新建实验小学双桂校区、西苑小学石马校区,新建梁山小学城西校区教学楼,扩建实验小学、梁山小学、梁山初中,在镇乡改扩建学校2所,恢复边远村小5个,全县中小学新增学位7500余个。
二是坚守底线,做细招生“减法”。 坚守零“大班额”底线,严格考核,严格新招年级规模和入学条件,细做违规入校“减法”,控制增量,为“择校热”降温。遵循免试、划片、就近原则,乡镇按户籍划片招生,城区按“三对口”原则招生,进城务工和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凭证明材料到指定学校就读。不符合“三对口”条件但又确需在城区入学的义务教育新生根据申请情况和学校学位余缺情况分批安排入学,做到规范有序,保障“应入尽入”。
三是提高质量,做精分流“除法”。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生源回流,做精“除法”,分流城区入学压力,减少存量,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2015年,投资4700万元,完成87所学校的“全面改薄”,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及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抓好新教师、薄弱学科教师和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等特色培训,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合作办学、送教下乡、支教、交流、换岗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让农村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
四是改革创新,做实效益“乘法”。 融合家校共育,创新启动集团化办学,建成合并型、帮扶型、协作型、研讨型义务教育集团,实行“一校多区”“人、财、物、事”统一管理和捆绑考核,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心校、完小“送课到班、送设备到点、送研到村”的“走教”模式和体育、艺术“大课堂”教学,突破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实现改革的“乘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