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本土作家与武侠研究专家忆金庸:斯人已逝,江湖还在
《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即使你没有看过,也一定曾听说过。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30日晚,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不少读者纷纷叹息,“上帝也想看武侠小说了。”
上游新闻记者联系到几位重庆的金庸小说爱好者、武侠文化专家,让他们谈谈眼中的这位武侠小说大家。
著名武侠文化研究专家韩云波:
重庆是金庸走入江湖的地方
著名武侠文化研究专家、西南大学教授韩云波,研究金庸很久了,他也是个“武侠迷”。韩云波讲述到,金庸与重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金庸先生是从重庆‘走入’了江湖。”
韩云波讲述到,抗战时期,金庸逃难来到重庆,来到中央政治大学念书,嫉恶如仇的他对当时国民党的“特务政治”非常不满,常为受到迫害的进步学生打抱不平。他突出的表现引起当局注意,被勒令退学后,到“中央大学图书馆”做整理书库的馆员。这一时期,金庸阅读了大量名家著作与不同类型的书籍,成为后来小说创作的基石;而金庸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奸诈狡猾的“锦衣卫”等形象、主人公受到朝廷迫害进入江湖,最终成为一代大侠的情节,都或多或少有着他自己这段经历的折影。
在韩云波看来,金庸是一个伟大的人、深沉的人、更是个勤奋的人,他作品中“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传播是爱国主义中国精神的体现,“金庸写作,坚持真理,决不屈服,他在小说里写的伪君子是对传统等级关系的颠覆。”韩云波说从这一层面而言,金庸的作品大大弘扬了“回归本真”的精神。
在金庸的创作历程中,曾两次大规模修复自己的作品,更坚持办《民办》,七八十岁高龄时重回校园攻读唐史,韩云波感慨,“他从不把名气当回事,一心求实,当真是个完美的武侠大师。江湖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侠义精神,永不过时;他不仅仅是小说家,更是文学家;他创立了一派侠道,成就的是不朽!”
著名诗人郑劲松:
他在演绎江湖 更在演绎历史和道德
“金庸先生的小说,虽然是武侠小说,但是他演绎的是历史,演绎的是侠义,演绎的是民族大义,演绎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人格、品质。”重庆本土作家、著名诗人郑劲松,从金庸的小说中看到了除武侠以外的中华传统美德,“当然,还包括我们抵御外辱的民族气节,这些东西非常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郑劲松看来,金庸先生的作品不论是被搬上大屏幕,还是改编为电视剧,都极大地影响了一代年轻人,“我觉得他是第一个在我们国家影响了好几代人的一个大作家。”
分析起金庸作品能够影响一代人、红极一时的原因,郑劲松认为,是因为金庸塑造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充满向上、向善的某种人生正能量,这是在武侠世界中寻找真善美,“我觉得金庸先生的小说,与我小时候读的其他武侠小说很不相同的是,人物方面特别有性格,而且具有民族大义,现在看来依然很令人很感动。”
95后新生代网络作家石若轩:
金庸为我的武侠梦找到了个归宿
金庸先生以及他的武侠世界,不光是60后、70后的美好回忆,也是新一代年轻人的童年和憧憬。
95后重庆本土新生代网络作家石若轩,30日晚听闻金庸先生逝世,她不禁扼腕叹息。看似孱弱的她,心中也曾憧憬金庸构建的那个武侠世纪。“一直认为金庸和琼瑶算是“IP剧”的鼻祖,金庸打造的武侠世界给我们的武侠青春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作为一名新生代网络作家,也作为95后“金庸迷”,石若轩认为,金庸小说不单单是让人付之一笑的谈资,小说里蕴含了深刻哲学思想,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历史的英气。比如《射雕英雄传》,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原型,主人公兼有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倚天屠龙记》的武侠气息相对减弱,金庸借助张无忌的个人经历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神雕侠侣》能够引起很多人关注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杨过和小龙女之间荡气回肠的江湖爱情,在血雨腥风的红尘里挣扎,杨过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名震江湖的侠士。
“众生皆苦,在古墓里隐居的龙女也曾身陷污秽,一道墙隔不断红尘,一道门挡不住泥沙,墙里墙外,红尘内外,都逃不开命运的纠缠。金老仙逝,令人扼腕叹息,但他留下的江湖还在。”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实习生 安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