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在重庆都齐了塔塔尔族成“稀有” 全市仅1人
在重庆,56个民族都齐了,人口最少的是塔塔尔族,只有1个人;关于歌乐山的得名,说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和少数民族有关,“歌乐”一词可能来源于仡佬族语言……昨日,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地理地图书店发布《重庆民族知识地图》,在地图上,不仅标注了重庆的民族分布区域,还介绍了不少趣闻。
地图编制方介绍,30年前,也就是1984年的11月,今彭水、黔江、石柱先后成立了自治县;而在1983年11月,秀山、酉阳两个自治县也先后成立。重庆直辖之后,黔江于2000年设区,重庆成为拥有4个自治县的直辖市。正值彭水、石柱成立自治县30周年及秀山、酉阳成立自治县31周年之际,特根据权威资料编制了这幅《重庆民族知识地图》,通过地图的形式向读者介绍、科普重庆的民族知识。
据介绍,重庆市是我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市已经有全部56个民族。其中,全市现有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937109人(含其他未识别民族209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1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其次是苗族,接下来依次是回族、彝族、蒙古族、壮族、满族、布依族等,人口最少的是塔塔尔族,仅1人。
除了4个自治县,重庆还设有14个民族乡,分别是万州区恒合、地宝,忠县磨子,云阳县清水,奉节县云雾、龙桥、长安、太和,巫山县红椿、邓家等10个土家族乡,武隆县文复、石桥、后坪等3个苗族土家族乡,武隆县浩口苗族仡佬族乡。重庆晚报记者谈露洁
重庆市人口仅次于土家族的少数民族,六普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有482714人,分布最多的是酉阳、秀山、黔江等地,另外綦江也有数千人,总体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
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重庆全市共有回族9056人,其中以渝中、沙坪坝两区分布最多,其余散居于各区县。重庆境内回族很多为明清时期来渝定居。如渝中区中兴路、十八梯一带有清真寺、清真巷,即为明清时回族同胞聚居于此所形成。此外,我市荣昌等区县也有清真寺分布。
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重庆全市共有彝族6336人,其中在綦江石壕等地有聚居村,其他散布于各区县。
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重庆全市共有蒙古族5688人。重庆的蒙古族大都为元代开始迁入,有的因元代作为朝廷命官迁来重庆,有的则因屯军和避难迁入重庆。重庆境内除彭水鹿鸣乡向家村和太原乡香树坝村集中居住了谭、张二姓的蒙古族外,其余均散居在各区县。其中彭水向家村的蒙古族直至上世纪40年代仍保留着养马骑射的传统,村内设有马道、箭池等学骑射的场所。
仡佬族主要分布于贵州,重庆也有一定分布,其中武隆县设有浩口苗族仡佬族乡。历史上仡佬族活动范围很广,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在南北朝时期,仡佬族就活动于四川、重庆一带,有研究称歌乐山的“歌乐”一词就是来源于仡佬族语言。
重庆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1398707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布最多的区县有酉阳、石柱、黔江、秀山、彭水等,另外万州、忠县、云阳、奉节、巫山、武隆都有土家族聚居的民族乡。土家人自称“毕兹卡”。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汉人陆续迁入渝东南地区,土家人便逐渐习用汉语,称本民族为“土家”,汉族为“客家”,苗族为“苗家”。1957年,“土家族”这一族称得到国家的正式确定和采用,被认定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