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注意!饭桌上的田螺 可能是福寿螺
近段时间,“福寿螺”成为了网络的热门词汇。有新闻报道,一名女孩在成都宽窄巷子点了“爆炒田螺”,吃了以后发现身体不适,她怀疑买到的并非田螺,而是穿马甲的福寿螺。还有微博网友发帖称,今年2月蜜月旅行时误食了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已经怀孕的她被迫进行药物人流。
这些信息的存在,不少市民对于出现在餐桌上的螺多了个心眼。有重庆市民向第1眼反映,他发现,他在九滨路吃的田螺好像是福寿螺冒充的,而且一整条街卖的都是这种螺。他担心,这种螺会存在食用的风险。
采访中,第1眼记者首先找到了报料市民提到的这家大排档进行暗访,点了一份菜单上的“辣子追命螺”,服务员称是田螺,可从样子上看,不大像田螺。
面对第1眼记者的进一步追问,服务员和店面经理都坚持说,菜盘子里的就是田螺。那么,它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呢?记者将在这家店买到的“田螺”,拿到重庆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鉴定,所谓的“田螺”,其实就是福寿螺。
离开九滨路,第1眼记者找到了渝北一家主营田螺的大排档,点了一份菜单上的“香辣田螺”。这会是田螺吗?老板表示,她是从外地来重庆做生意的,在她的家乡,这个被称为福寿螺,但重庆本地都叫它“大田螺”。老板说,他们是从渝中区西三街水产品市场采购的,他们在这个市场很难买到真正的田螺。
随后,第1眼记者走访了渝中区西三街水产品市场发现,大多商家都把所卖的螺称为田螺。在第1眼记者反复追问下,一位商家承认,其实这种螺应该叫福寿螺。
第1眼记者将在水产品市场买到的所谓“田螺”,也拿到重庆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鉴定,结果依然是三个字:福寿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真正的田螺。记者特意拿了一只田螺和一只福寿进行对比。
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区分田螺与福寿螺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一个是田螺的螺旋塔高一些,福寿螺的塔比较平;另一个区分是,福寿螺的表面比较光滑,而田螺的壳上有粗糙的纵向条纹。
那么,福寿螺到底可不可以食用呢?第1眼记者向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法规禁止销售和食用福寿螺,但由于它们生长在淡水河流中,身上难免会夹带寄生虫,使用时必须烹饪得当。工作人员还说,关于福寿螺冒充田螺售卖一事,他们会进行取证调查。
采访中,重庆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也表示,螺类都可能感染寄生虫,只是福寿螺比田螺更易携带一种叫“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专家建议,食用螺类时务必进行长时间高温消毒。
据《中国国家地理》的博物杂志称,福寿螺源于亚马逊流域,上世纪70年代,一个华侨把福寿螺卵带到台湾,开始作为食物养殖。紧接着,广东中山也开始引进,飞快地蔓延全国。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螺繁殖能力极强,它产卵不受水的限制,能爬到岸上产卵,很容易跨水塘扩散。9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福寿螺的口感并不好,一些养殖户认为,这样的螺市场前景不佳,放弃养殖。而清塘工作往往又不彻底,大量的福寿螺进入了中国的自然水体。现在,福寿螺已经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它的大量繁殖会对农业生产和当地环境造成破坏。
原标题:重庆部分大排档的田螺是“冒牌货” 吃货注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