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后年建成中央山地公园 占地3平方公里
市人大代表、渝中区区长扈万泰 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摄
重庆晨报记者 罗强 刘敏 报道
渝中半岛即将出现一个高大上的中央公园,“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最迟后年就可以全部建好。”日前,市人大代表、渝中区区长扈万泰在接受晨报专访时,介绍了渝中建设山水文化魅力之城行动。
追忆 下半城再现母城风貌
“湖广会馆周边、白象街地区、十八梯地区,我们规划拿出大约50%的区域来恢复历史上的渝中半岛下半城、母城风貌。”扈万泰把这定义为“追忆老重庆,再现母城之作”。
按这一设想,渝中区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正快速推进,白象街片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建设即将面世。未来3年内,渝中区下半城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功能将呈现。
在此之前,市政府一项“保护”与“复活”规划中,提出了“一片三线”。所谓“一片”指的是,以湖广会馆及周围历史建筑、传统民居、街巷构成的湖广会馆片区;“三线”则包括对东水门及其城墙(含沿望龙门巷分布的古城墙两段、望龙门缆车遗址)进行保护。其中,与我们阔别了21年的望龙门缆车,也有望“复活”。
靓城 中央山地公园后年建成
除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外,渝中区还依据辖区的地势特点,提出打造渝中半岛山水城市形象。其中,大石化片区6个公园将进行整合,形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央山地公园。
“在寸土寸金的渝中区,要修建一座大型的亲绿公园并非易事。”扈万泰介绍,渝中区现有公共绿地面积244公顷,且大片相连接的公共绿地主要集中在大石化片区。要充分用好枇杷山—鹅岭—佛图关这一片区延绵起伏、贯穿东西、高差约200米的立体空间,用好长江—嘉陵江交汇形成的18公里滨江水岸线。
从去年6月开始,渝中区沿着李子坝、佛图关、化龙桥、虎头岩的山脊线,把红岩村、佛图关、鹅岭、李子坝、虎头岩、化龙湖6座公园连成一片,动工修建一座占地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的山地公园。
扈万泰介绍,6个公园中,红岩村公园、佛图关公园、鹅岭公园和李子坝公园是现有公园,虎头岩公园和化龙湖公园是新建公园。
截至去年底,渝中区已实施红岩村连接虎头岩步道、山脊观光道、大坪至化龙桥南北步行道以及关岳庙环境综合改造工程,虎头岩公园正在进行相关规划报建的准备工作,整个中央山地公园将在2017年建成。
山地公园内将修建健身步道、山地车道、人行天桥,让市民可在山间轻松漫步。到时,绕着山地公园走一圈,大约需要2个小时。
缓堵 解放碑地下环道9月通车
在人们的印象中,解放碑除了高大上、重庆城市中心这些符号之外,拥堵现象也正随着城市发展日益凸显。扈万泰说,“缓堵,做好山城立体交通规划,是我们解决城市内部通畅的重点。”
为此,渝中半岛规划完成了《渝中区交通系统规划》,就全区的交通进行了完整梳理。
在扈万泰看来,这是渝中半岛解决职住平衡,把在渝中区上班的留在渝中居住;推进产城融合,提高解放碑商务中心区、下半城、大石化片区等高端居住配套,平衡职住水平的重要依托。
说到这,扈万泰披露了一个好消息,“目前解放碑地下环道建设正有序推进,一二期环道工程将在今年9月具备通车条件,开始通车。”
届时,市民驾车到解放碑,商圈周边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下一步,渝中区还将通过优化细化交通网络,让主次干道在重要节点、交通环节点形成网络,提升内联外引交通通行效率,并利用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路轨两用桥,令渝中区与江北、南岸对外联系通道畅通,提升渝中区进出交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