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溜索法官”的传承:让法律阳光温暖深山每个角落
奉节县法院第三人民法庭“溜索法官”团队行走在开展巡回审判的路上。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巡回法庭正在村民院坝里召开。新华网 韩梦霖 摄
新华网重庆4月25日电(韩梦霖)四年前, 因当地交通不便,奉节县法院第三人民法庭的干警溜索过河办案的照片在网上热传,他们被媒体称为“溜索法官”。
2018年,“溜索法官”团队完成新老交替,新组建的团队除了法官刘邓一个人是80后,其他的成员,从法官助理到书记员、法警,都是90后的年轻人,队伍结构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奉节县的大山深处,一年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辖区内的5个乡镇。
25岁的法官助理晏宇涛,今年1月才来到第三人民法庭参加工作,“来之前我也是从微博上第一次了解到‘溜索法官’,当时只是觉得条件比较艰苦,但也觉得挺‘浪漫’的。”工作后晏宇涛才发现与“浪漫”相伴的,还有危险。
第三人民法庭辖区内山大坡陡,谷深路遥,辖区幅员面积950平方公里,全年霜冻期长达4个多月,晏宇涛刚来不久,就和同事背着包前往大雪封山的林区办案,路过一个结冰的湖面时,冰面突然开裂,晏宇涛的半条腿就陷了进去,幸亏同事把他拉住,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法律文书有时要花一个下午才能送达到当事人手上。”晏宇涛说。
尽管已经很少再使用溜索作为交通工具,但这个年轻的团队依然经常翻山越岭,跨越高山深谷,穿过田间地头,在村民家门口支起一个个巡回法庭,为村民化解纠纷、主持公道。
一年来,从海拔200余米的沟壑到2100多米的大山之巅,第三人民法庭干警的足迹踏遍辖区5个乡镇、40多个村、200多个村民小组,覆盖辖区面积95%以上,用艰辛和坚守在大山深处构筑起消弭矛盾纠纷的“和谐屏障”,也为生活在重峦叠嶂中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了“法治根基”。
“每一次的巡回法庭,都会吸引村民小组的老乡来观看,这也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助理法官龙辉说。
如今“溜索法官”团队也开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服务大山深处的群众,他们开通了“法律服务微信群”、远程视频调解室,打通大山里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案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法律服务微信群里及时与综治干部、人民调解员进行沟通,我们也会在群里随时提供法律适用的参考意见。”刘邓介绍。
刘邓介绍,去年有一起赔偿款纠纷,就是他在这个视频调解室里,通过远程视频问案和指导调解,最终促成了双方握手言和。
一年来,第三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807件,结案766件,结案率94.92%,其中,当事人自愿选择以调解、撤诉方式化解涉诉纠纷374件,调撤率48.83%,巡回办案率36%,服判息诉率为97%,审判的案件无一因为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错误而被改判或发回重审。在审判实践中,“溜索法官”团队着力探索构建司法与人民调解衔接互动的诉源治理新格局,持续提升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如今,让法律的阳光温暖深山每个角落的初心,正通过新一代“溜索法官”团队在传承和延续。(完)
编辑: 陶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