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车道”运行小半月,南岸多条道路高峰时段车速提升超60%

05.11.2021  17:32

从10月22日开始,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潮汐车道”运行已经十多天了,情况如何呢?

11月5日早上8点,上游新闻记者在这里看到,往常四公里上内环快速路方向已经行驶缓慢,但此时车辆仍旧有序通行,往内环快速路入口方向的车辆,很少会因缓堵停下来。过去海峡路上车辆排长队上内环的情况也不明显了。

多条道路高峰时段车速提升超60%

潮汐车道”,是指城市内部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车辆行驶方向规定随不同时段变化的车道

由于交通的“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是出城方向的流量大,更是加重了拥堵现象。

对此,在交通导流改造中,采取可变车道的方式进行交通组织,即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出城车辆多时,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减少进城方向车道数。

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获悉,经监测统计,四公里立交潮汐车道从10月22日试运行以来,各条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具体来看,四公里立交至江南立交方向,早高峰平均车速由29公里/小时提升至47.5公里/小时,同比提升63.8%,四公里立交上行方向早高峰断面通过量增加1020辆次/小时。

海峡路大石路立交至四公里立交段,早高峰时段平均车速由29公里/小时提升至47.5公里/小时,同比提升63.8%,拥堵时长同比减少66.7%。

学府大道工商大学往四公里立交段,早高峰时段平均车速由16.8公里/小时提升至31.4公里/小时,同比提升86.9%,拥堵时长同比减少84%。回龙湾片区、南坪商圈方向交通拥堵明显好转,潮汐车道缓堵保畅效果明显。

启用新修匝道扩充潮汐车道

经多方论证,重庆交巡警联动相关部门,6月提前启用内环快速路连通江南大道方向匝道,以及连通烟雨路方向匝道,为内环下行分流车辆、扩充上行车道做好准备。

随着新修匝道的启用,先期在内环快速路主线出入口采取车道“瘦身”、隔离带偏移措施,在保障下行3车道的基础上,将进入内环加油站路段设置为4车道,扩充上行交通流量,为实施入口潮汐车道奠定基础。

根据江南立交下行出口早高峰平均流量,明显少于上行入口流量的特点,确定了“上行向下行借道”的思路,将3+3车道布局调整为2+4车道布局,上行方向在早高峰时段增加1个智能潮汐车道,与前方已扩充的4车道实现有效衔接,打通交通瓶颈。

此外,对潮汐车道同步设置门架式车道灯、LED显示屏、入口伸缩门、车道水马隔离等交通设施,对车流进行管控引导。新增海峡路、回龙路入口多车道汇入系统,联动前期已建成的海峡路、烟雨路、广黔路口3套多车道汇入系统。通过适时调整信号灯配时,配合潮汐车道使用,有序管控、放行四公里立交各条道路积压车辆,对进入江南立交车辆进行合理车流调配,均衡路网交通,做到提速分流“两不误”。

新闻多一点>>

四大症结促使采用“潮汐车道

为什么要在这里启用潮汐车道呢?

重庆交巡警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岸片区交通四大症结,促使正式启用“潮汐车道”。

症结一:交通流量过大。中心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四横线”与内环快速路形成“”字型交通网络,而海峡路至四公里立交是该区域内进出内环最短路径,导致更多市民愿意选择最段路径出行。据统计,早高峰时段在四公里立交转换的车流量达到20000余辆,已远超四公里立交的设计通行能力,供需比例严重失衡,致使海峡路、江南大道、学府大道、内环江南立交、回龙湾片区、南岸商圈片区等多区域拥堵。

症结二:道路通行能力不匹配。由于江南大道、海峡路、学府大道、回龙路、四海大道五条主干道9车道进入内环,都必须在四公里立交内环入口处合流为3车道,道路通行能力极不匹配,交通瓶颈问题突出。

症结三:车辆交织严重。四公里立交内环调头匝道、海峡路调头匝道与内环、海峡路、学府大道、四海路方向车辆形成5处交织点,影响主线车辆通行。

症结四:长上坡路段造成车速下降。四公里立交至江南立交为2公里的长上坡路段,车辆运行速度降低,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故障,更加剧该片区的交通拥堵。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