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县:“农机大王”陈伟的三个梦

14.11.2016  11:01

10月中旬,是潼南秋冬种植最繁忙的时候。上和镇新嘉艺农业公司中药材基地,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伟操作收割机熟练地收割中药材,轰鸣的机器声响彻山间,忙得不亦乐乎。

见到记者后,陈伟放下手头的工作,缓缓走来,近一米八的大个,寸头、黝黑的皮肤,一件略显陈旧的T恤衬托出朴实的气质,俨然一副庄稼人的模样,完全不像一家年收入近500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面对记者的疑问,陈伟将自己20多年农机生涯娓娓道来。

勤学苦练——追梦

我是崇龛镇人,受家里亲戚朋友的影响,从小就对农机痴迷,心里就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要做一名农机‘大王’。”陈伟说。

小时候的陈伟,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到新疆库尔勒市姑姑的棉花基地小住,时常看到姑父、表哥们开着拖拉机在一望无垠的种植基地里劳作,陈伟觉得特别神气。“从小我就觉得,当农机手才是男孩子应该做的事儿。”陈伟说。

1994年,22岁的陈伟进入了绵阳市一家工程机械专业学校,开始了与农机的真正接触,开启追逐梦想的翅膀。

白天学习理论知识,晚上进行实际操作。为了学到真本领,陈伟经常泡在教室里,为了能多摸摸机器,常常学到凌晨一两点已是家常便饭。

为了多学技术,在校的两年时间,师傅的脏衣服全部都是我承包,洗好、叠好,送到师傅寝室,为的是师傅给我‘开小灶’,学到过硬技术。”陈伟回忆学习技术时的付出,现在还历历在目。

毕业后,陈伟选择了他熟悉的库尔勒市大展拳脚。从一个简单的机手做到了机耕队长,参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耕地、播种、植保、收割、秸秆粉碎等各个环节了如指掌,拥有了农机农艺技术方面的很多知识。

期间,陈伟还联合他熟识的川渝30多个农机手抱团发展,服务于库尔勒全市的农业抢种抢收,团队一月收入高达200万元。

在这个过程中陈伟不仅获得了财富,更让他在田间地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为他以后回乡发展农机事业奠定了基础。

 

                                                                                                                                                                                                      陈伟的农机团队

回乡创业——续梦

2008年底,陈伟带着他的8台拖拉机回到潼南创业,不久后注册成立了重庆市潼南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

初期的业务只有桂林、柏梓、太安等镇街小范围的蔬菜基地进行土地旋耕。”陈伟回忆,当时的潼南,因为地理条件限制,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意识不强,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农机无非就是耕耕地,其它方面毫无用武之地。

为了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合作社效益,陈伟想尽了办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伟了解到每年的七八月份,农龙公司蔬菜基地里的土地都处于休耕、休地时期,为下一季的蔬菜种植做准备,期间地里长满了近一人高的杂草,待九十月份种植蔬菜时,就得进行人工除草。

陈伟主动联系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农机作业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处理,比人工除草省时、省力、经济成本也低。

企业负责人拒绝了他的建议,“以前都是人工除草,秸秆还田不了解,对下一季蔬菜有没有影响也不清楚,哪敢轻易尝试!

面对拒绝,陈伟没有放弃,他多次来到企业,介绍秸秆还田的好处。

秸秆还田就是将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陈伟说。

在陈伟的软磨硬泡下,企业负责人决定先让他试验一亩地,看看效果再说。

只见装上秸秆还田器具的拖拉机,在地里几个来回,不足一刻钟的时间,就将一亩地的杂草成功清除并粉碎施入地里。

见此情形,企业负责人连忙表示,“我有2900亩地,全部交给你做了。

面对这个大业务,陈伟高兴不已,立即投入全部机械作业,不到10天时间就完成了工作任务。

我请一个工人一亩地要两天时间、80元钱,加上除草剂的费用,一亩地的除草成本至少要95元;而你这个技术一亩地15分钟,40元钱就搞定,这个技术不得了,省时、省力、省钱。”企业负责人主动找到陈伟,要和他进行长期合作。

秸秆还田技术让陈伟在潼南农机行业一举成名,不少农机手直接到他的作业地观摩,向他取经。

 

 

                                                                                                                                                                                      陈伟正在维修拖拉机

 

创新发展——圆梦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农机技术也如此。”陈伟表示。

潼南是典型的丘陵地貌。除了能在坝地、盆地进行农机作业外,如何将一个个铁家伙搬上山,让丘陵山地也实现农业机械化?成为陈伟思考的方向。

山地具有地块小、不成片、没有机耕道等特点。

为了实现山地机械化生产,在市、区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陈伟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宜机化试验。

所谓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就是将丘陵山地通过挖掘机、拖拉机、推土机、激光平地机等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采取挖运、推平、深松、旋耕整地等综合作业方式把地块互联互通、截弯取直、小并大、短并长、乱变顺、优化地块利用布局、理顺水系、土壤培肥熟化等将其整改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块,为机械化生产提供条件。

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陈伟通过自己的摸索,在节省机械成本的情况下,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并总结出一整套自有的宜机化整治技术。

如何将试验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成功!”陈伟说。

就在此时,农业农头企业——骄玉轩兵负责人主动找到陈伟,将4000亩坡地交给他整治,整好后种植洋姜。

通过两个月的努力,陈伟帮助骄玉轩兵实现了宜机化坡改地,坡地实现了机械化。

陈伟的坡改地技术与市、区两级农委关于进行丘陵山地宜机化整治的想法不谋而合。

察看了陈伟的坡改地后,市农委副主任、市农机办主任秦大春对他赞赏有加。他表示,“陈伟的坡改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值得其他区县丘陵地区学习借鉴。

2016年10月,陈伟被市农委聘请为全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师资库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导师工作室导师。

农业农机创新发展,为陈伟和他的合作社发展注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不少种植大户主动联系他,希望能进行坡改地整治。

现在,陈伟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涉及土地旋耕、播种、收割、植保、加工等农业生产的全产业过程,服务范围主要在川渝地区一带,合作社年收入近500万元。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就是要做这个过程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陈伟自信地说。

                                                                                (本文转载自:潼南日报 记者:蒋晓艳 图片均由潼南日报田茂培提供)

 

 

                                                                                                                                                            陈伟引以为傲的团队和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