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307) | 解密万州小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完后立刻想去吃一锅!

12.11.2020  07:31

重庆火锅最早出现在街头餐馆的时候,桌上会摆一只小炉子,上面放置小铁锅,高高在上,食客需要抬高手臂才能在汤锅中烫食菜品。那时,讲究的大富人家吃火锅,用一种专门的火锅炉子,是金属的,大多为铜质,锅盆中间的炉膛烧着无烟杠炭,像北方的涮羊肉锅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重庆街头火锅店的逐渐兴起一种吃法——桌面上挖开一个洞,把煤炭火炉放在桌下,再架上熬着汤的铁锅,锅口正好与桌面齐平,食客烫食菜品的时候不用再费劲地抬起手臂了。这意味着小炉子和小铁炉都退出了街头的火锅餐桌。后来,桌洞下改为液化气灶,再后来是天然气灶,方便、快捷、干净。

桌面挖洞的重庆火锅吃法,只限于街头火锅店,一般的家庭不做火锅生意,也不是天天吃火锅,不可能把好端端的桌子也挖个洞,要吃火锅时,仍然是小炉子加小铁锅,或用涮羊肉锅子似的金属火锅炉。当然,现在的重庆人一般都不在家里吃火锅了,要吃,也是用电磁炉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流行起使用江浙一带的小商品,市场上就有这种金属火锅炉子卖,不过已由铜质变为铝质的了。当时,很多单位食堂会用这种火锅炉子,而吃这种炉子的火锅,除了新奇外,更有一种复古的滋味。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种铝质的金属火锅炉走出食堂,离开了住家人户的餐桌,出现在了万州的大街小巷,并一时间火了起来。可能因为价格原因,火锅炉膛里燃烧的不再是杠炭,而是价廉的蜂窝煤。在使用时,火力小的时候有煤烟,就在炉膛口套个抽风烟筒。而且这种火锅有了一个新名字:小火锅,区别于桌面开洞的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的普遍吃法,是在熬着的滚开的汤里生烫毛肚、鸭肠、腰片之类的食物。而小火锅的食物则由餐馆师傅先煮熟了,再端上桌。小火锅中的食物以肥肠、络膈肉和牛肉为主,餐馆师傅先用红烧的方法煮熟,放在一旁备用,客人来了之后,在火锅炉的锅盆内里放进黄豆芽或白萝卜片垫底,再根据客人点的品种,舀上肥肠或络膈肉或牛肉,同时添加一些这些菜红烧时煮出的汤汁,黄豆芽或萝卜片合着汤汁煮熟后才有味。络膈肉的学名叫“横隔膜”,是猪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肉,吃起来像牛肉一样有嚼头,但肉质要比牛肉细嫩,很受食客的喜爱。

吃小火锅很灵活,如果食客只有一两个人,可以要求肥肠、络隔肉、牛肉各舀一些混合成一锅,都是红烧的不串味,这样食客在吃的时候就可以多品尝一两个品种了。食客人多的时候,可以每样都来一锅,哪锅吃完了,如果觉得好吃,或者不够吃,还可以按份添加。餐馆还给每锅小火锅配了青菜、粉条、海带、豆腐等素菜,放在锅盆里烫食既解腻又美味,还荤素搭配得当而营养均衡。

小火锅除了红烧的品种外,还有清炖的蹄花、肚条、肉丸,适合口味儿清淡的食客。其中,猪肉丸吃的是鲜和嫩,不事先煮熟,一般放些番茄和干黄花现煮。

比起桌上开洞的重庆火锅来说,小火锅不用一直开着天然气熬着汤,一锅只用一个蜂窝煤就行了,成本低,没有最低消费的要求,一个人也能吃。与纯粹的红烧菜相比,小火锅热乎乎地又多样化一些,因此生意很火爆,有的餐馆几十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旁边还有等着空位的食客。

后来,万州小火锅越做越火,品种又增添了猪、牛、羊杂烩及鸡、鱼、羊肉和排骨等等,更有了吃头。

来源:万州吧微信公众号、时光里独立书店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