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碑前的一堂思政课
“同学们,南泉战斗是解放重庆前的最后一次战斗……”4月1日下午,南泉烈士陵园,一群背着画板、提着颜料的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正在这里上写生课。
高高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30多位战士的姓名,师生们献上鲜花并默哀。
“1949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从秀山洪安进入,经武隆、南川等地后向重庆推进……”在南泉烈士陵园纪念碑前,该校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增宪给18位学生讲起了那场激烈的战斗。刘增宪告诉大学生们,这场历时约56个小时的激战,重创了国民党军队的“江南防线”,打开了重庆的“南大门”。
“不少战士在战斗中牺牲时,年龄跟你们差不多大。”刘增宪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重庆解放70周年,“今天带大家来这里,不只是现场写生,还希望让你们实地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
支好画架,拿出颜料,同学们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角度,开始写生。松柏静穆,偶有风的声音。约一个小时后,同学们的画板上大体有了雏形。或选择逆光的角度,以加重碑体深沉的感觉;或采用西洋画与国画结合的方式,将周围的树木虚化,强调碑体的主体位置……刘增宪还不时走到同学们身边,就构图、色彩等与他们探讨。
“那你知道红军山吧?红军山上埋的烈士中,有两位非常有名。”
刘增宪告诉大家,其中一位是在长征途中牺牲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还有一位是卫生兵。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当地暴发瘟疫,老百姓看这名卫生兵背着药箱,就请她到家里为病人诊治。等这名卫生兵看完病时部队已走远,她在追赶部队途中,不幸被还乡团杀害……
“老百姓为感恩这名卫生兵,悄悄把她的尸骨找回,埋在了红军山。”听着刘增宪动容的讲述,来自遵义的大一学生韩洁接着告诉大家,如今红军山上矗立着这名卫生兵的雕像,来红军山的百姓都会感激地抚摸她的脚背,感谢她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解放济南、孟良崮战役、平型关大捷……得知同学们的家乡后,刘增宪都会给大家讲述一段当地的红色历史,同学们听得入神,他便趁机“布置作业”:“假期回家后,画一画家乡的红色遗迹。”
今年元旦假期曾和同学们一道跟随刘增宪去秀山、酉阳写生的大三学生刘沛琳说,刘老师给大家讲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那段历史,讲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的故事、讲龚滩战斗,“这对我们政治、历史课程的学习以及创作都非常有帮助。”
“寻访红色遗迹的过程,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实践教育的过程。”西南大学教师郑劲松介绍,学校除美术学院开展红色写生外,各院系也会带领学生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地进行主题教育,还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到张自忠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思政课现场教育,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