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拙医鉴》《尚论篇》……三万余册珍贵古医书藏身李子坝这家博物馆
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民国时期刊印的《本草纲目》、清光绪年间刊印的《亚拙医鉴》……不久之后,重庆市民就可以与这些珍贵中医药古籍进行近距离接触。8月1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巴渝民间医药博物馆获悉,该馆收藏的三万余册中医药古籍即将完成编目,待修复工作完成,这些古籍就将与广大市民见面。
重庆巴渝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古籍《亚拙医鉴》
作为一家民营博物馆,为何能拥有这么多珍贵的中医药古籍?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第一套古医书是帮人看病换来的
走上收藏之路,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文化
当天上午,当记者来到博物馆二楼的古籍储藏室时,发现250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满了密集柜。柜子里则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房间的另一个角落,重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对馆藏古籍进行编目。
“目前,我们馆共拥有三万余册中医药类古籍,其中大部分都刊印于清光绪,以及民国时期。少部分刊印于康熙、乾隆年间。”重庆巴渝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刘光瑞介绍,为了保存这些古籍,该馆专门开辟了一间房间,作为古籍的存放点,并购置了密集架、空调、抽湿机等设备,让这些珍贵古籍能得到妥善保存。
重庆巴渝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桐君阁丸药提要》
刘光瑞为何会收藏这么多古籍呢?
时光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20出头的刘光瑞常与父亲刘少林一起,背着药箱,行走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治病。
有一天,刘光瑞与父亲在看病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老太太,“当我们帮她看完病后,她告诉我们,她老伴曾经是一名医生,家里收藏有不少古医书,希望用古医书来冲抵诊金。”
之后,刘光瑞就与父亲一起来到了老太太的家。老太太在家里找了一会儿后,给了他们一套民国时期的《本草纲目》,这也成为刘光瑞收集的第一套老医书。
“当时,我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想法,从古至今,中国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医生。他们不仅悬壶济世,还撰写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如果能把这些古医书收集起来,自然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深厚的历史文化。”刘光瑞说,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后,父子二人一拍即合。自此,他走上了古籍收藏的道路。
《亚拙医鉴》记录万县名医诊病心得
馆藏古籍有助于研究川药使用情况
在重庆巴渝民间博物馆收藏的众多中医药古籍中,一本名为《亚拙医鉴》的古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本《亚拙医鉴》为万县名医王锡鑫所著。”刘光瑞说,作为清代万县地区的名医,王锡鑫曾撰写了《医学切要全集》《应验良方》等医学著作。这本刊印于清光绪年间的《亚拙医鉴》为王锡鑫晚年创作,主要记录了他在行医过程中的一些见闻,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处理方法。
除了《亚拙医鉴》外,该馆收藏的另一本《尚论篇》四卷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这本古籍的书页虽然已经泛黄,但文字依然清晰可见,甚至在书的扉页还有古人读书时所做的笔记。
“这本清乾隆年间的《尚论篇四卷》为清初名医喻嘉言所著,主要记载了他对伤寒的一些看法,为医家经典著作之一。”刘光瑞说。
除了这两本古籍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同人灸法》(清道光版)、《一盘珠全集》(清乾隆版)等多部珍贵的中医药古籍。记者还发现,这些中医药古籍主要以重庆、成都及周边地区刊刻为主,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
“这些中医文献对研究川渝及周边地区晚清、民国时期古籍刊刻发展情况和病理情况、川药采摘使用情况,都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主任袁佳红表示。
今年9月底完成编目
计划推出《中国针灸图典》
重庆巴渝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部分中医药古籍
走访完重庆巴渝民间医药博物馆,已近下午5点。但该馆的古籍保存室内,工作人员仍然在忙碌。一叠叠古籍堆放在房间的一角,等待工作人员进行编目。
“去年年底,我馆获得了2021年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中央补助资金,我馆就联合重庆图书馆,对馆藏古籍进行编目。目前,我们已经对一万多册中医药古籍进行了编目。”刘光瑞说,按照现在的进度,今年9月底,博物馆的所有中医药古籍将全部完成编目。
“编目结束后,我们将在重庆图书馆的帮助下,对这些中医药古籍进行修复。”刘光瑞说,之后博物馆会对这些馆藏中医药古籍进行整理和数字化,使之与市民见面,并力争于今年年底推出《中国针灸图典》,让更多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琪奥
原标题:《亚拙医鉴》《尚论篇》……三万余册珍贵古医书藏身李子坝这家博物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