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坚定不移落实生态涵养发展战略 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06.07.2017  17: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重庆生态建设战略地位,创新提出“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安全、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水城市”,进一步强调“着眼建成以生态经济为支撑的生态发展区,强化生态屏障功能,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战略路径,明确了具体要求,细化了工作举措,必须不折不扣加以贯彻落实。城口将始终坚守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着力推动城口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建成渝东北生态经济强县

      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城口将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通过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林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绿色生态工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生态、绿色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生态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达到70%以上。一是利用生态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生态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依托丰富的农林资源以及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土壤富硒富锌等自然优势,结合精准脱贫“长线产业”“短线产业”布局,加大农林特色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完善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提速推进干果、中药材和畜禽三大主导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其他区域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二是依托山水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建成全市特色旅游基地、全国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旅游发展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推行“景区景点+大巴山森林人家”“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扎实抓好“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建设,大力培育休闲养生、消夏避暑、康养食疗等旅游业态。加快黄安坝亢谷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大力提升景区景点通行通畅水平。

      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建成重要生态功能保障区

      要认真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为核心,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一是全面推进控排减排。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采取工程减排、项目减排和结构减排等强有力的削减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并持续减少。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强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力推进党政机关公共节能,发挥公共机构的带头作用。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针对城口山大沟深,可供建设用地和耕地稀缺的实际情况,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和标准管控,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坚决守住18万亩耕地、451万亩林地和373万亩森林“三条红线”。三是细化落实生态管控红线。加强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巴山湖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天然林管护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农村森林建设,不断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达到70%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规范河道管理,深入实施“沿城、沿库、沿河、沿路、沿林”水土保持方略,加大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实施封育、禁牧等措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恢复植被覆盖。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环境友好的生态社会,打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

      要按照“留住记忆、体现特色,完善功能、改善人居”的理念,突出“生态”特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特色生态城”。一是实施生态城镇工程。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完成全县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推进以县城为核心,任河沿线、高速公路为轴带,各乡镇场镇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聚居点为补充的美丽城乡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山水城市格局。县城以“一滨河、一片区、一环道”为建设重点,统筹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以“显山、露水、增绿、宁城”为目标,突出自然生态特点,彰显特色人文和历史风貌,打造宜居适度的生态城市。乡镇场镇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为重点,建成规模合理、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二是实施生态乡村工程。大力推进村容户貌整治工作,结合脱贫攻坚“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积极实施以“六改三建一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硬化道路、净化饮水、绿化环境等措施,建成一批居家清洁、环境优美、庭园经济高效、农业产品绿色的生态村。三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坚持“产业上山、人口下山”的理念,结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敏感的区域实施高山生态移民扶贫搬迁,最大限度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计划“十三五”期间完成98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移民搬迁任务。

      加强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增强全民生态自觉

      要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引领,引导全县干部群众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一方面,严格制度建设和执行。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等,推进生态制度规范化、法治化。严格执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的市场机制,探索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环境监测市场化。严格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认真执行《重庆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责任落小落细。另一方面,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积极鼓励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创建一批具有城口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坚持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之以恒开展生态科学知识宣传和生态教育,在全县范围推进各类绿色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链接: http://epaper.cqrb.cn/html/cqrb/2017-07/06/010/content_173006.htm

(重庆日报2017 年 07 月 06 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