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诞辰1249周年 “诗魔”留下了哪些与奉节相关的诗
夔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天(2月28日)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1249周年诞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白居易是最富盛名与影响力的文人之一,其诗词文学流传千古,历久弥新。适逢这一特殊日子,记者也 整理了一些白居易与夔州相关的诗词以庆贺他的生日。
《 夜入瞿唐峡》
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夜入瞿唐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春天的某个夜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述瞿塘峡之奇险,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
颔联以平常之物为喻,写峭崖绝壁,铺展其“险”;
颈联叙行路艰难,渲染其“难”;
尾联写己愁高于滟滪堆,点出自己的不幸遭遇及心灵的振颤和沦落的哀愁。
这首诗风格直率,语言平易浅切,比喻亲切自然,状物抒情朴实生动。
《 竹枝词四首》( 其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竹枝词来源于刘禹锡的整理,作为刘禹锡的粉丝,白居易当然不会忘记点赞和创作。白居易在回忆刘禹锡的诗中写道“几时红烛下,听唱竹枝歌”,思念刘禹锡,也令他对竹枝词情有独钟。
白帝城碑刻《竹枝词》
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 竹枝词四首》( 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如泣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空山的沉寂,同时问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问语说,不直接道出,发人思索,而更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恋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一带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煞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这里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
《 竹枝词四首》(其三)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第三首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前两句描绘舟行风雨中。三、四两句由第二句生出,绘水边景致。“冷花”、“湿叶”,雨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描绘歌乡雨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
《 竹枝词四首》( 其四)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第四首写听江畔唱《竹枝》。前两句写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后两句写诗人始悟曲调凄苦,因所唱多为通州司马“词苦”诗。
原标题:白居易诞辰1249年纪念丨赏析他与夔州相关的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