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人文宝贝 | 白鹤梁题刻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门前,往往第一次进去又出来的旅客总会感叹,“这里是怎么修出来的?真希望能够一直好好保护下去,让后人能够看到这样的‘天工’。”
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好开放之前,要与白鹤梁题刻“见面”非常不易了,有的题刻几十年才露出水面一次,仅在特定的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而那时,成群的白鹤在这里驻足停留。还有人说,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白鹤梁的名称得来,也与此有关。
1200多年珍贵的水文记录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水中,这道天然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水标的古代水文站。上面有日积月累形成的横跨1200多年的极其珍贵的水文记录及诗词题刻。如今,白鹤梁现存的题刻165段。
“虽然黄庭坚题写在白鹤梁上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著名。”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题刻上唐宋以来各派书家的遗墨同样精彩,“诸如邓椿、晁公武等人,光是遗墨拓片的价值就已经相当珍贵。邓椿撰写了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书画学著作《画继》,更是中国美术史研究中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
相关申遗工作正有序进行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副馆长杨邦德介绍,如今,在旅客眼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题刻就像是一本躺在水下,记录了1000多年故事的书,因为在白鹤梁上留题的人几乎都是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他们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政治哲学思想,诗歌和辩论文章都十分精彩,如王士祯题诗、吴革题记、刘叔子题诗等。
重庆涪陵区在不久前召开了以“水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据悉,会议将推动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相关申遗工作正有序进行。
专家们认为,白鹤梁题刻的原址保护与展示,不仅是保存题刻的物质形态,还是以人类进步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科技保护手段来延长石刻的“生命”历程,是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存的首次成功尝试,使世界同类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成为可能,对人类如何在水下原址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来源于博物馆资料旧照)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